政院版財劃法拍板 挹注地方1.2兆元創新高
行政院20日拍板通過《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草案,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院版草案將使中央對地方整體挹注規模突破新台幣1兆2‚002億元,創下歷年新高。他強調,行政院已提出《財劃法》最具合理性與共識的版本,希望立法院能重新審視。
根據行政院通過的草案內容,中央對地方的財源挹注包含「統籌分配稅款」、「一般性補助」及「計畫型補助」三大區塊,合計規模將達1兆2‚002億元,且承諾總額不低於現行水準。
財政部指出,修法後統籌分配稅款規模將擴大至8‚213億元,較114年度大幅增加3‚537億元。為落實「錢權相符」原則,原屬一般性補助款中的 1,080 億元將回歸統籌稅款,作為地方辦理自治事項的財源。
至於教育、社福及基本設施的一般性補助款調整為1‚421億元。此外,計畫型補助款扣除前瞻經費後,則維持2‚368億元規模,確保地方重大建設不中斷。
財政部國庫署長陳柏誠表示,新版草案將統一22縣市的分配公式,新增「財政努力」及「基本建設需求」兩大指標,並具體考量人口結構、土地面積、工業就業人口(汙染成本)、農林漁牧業產值及就業人數。他說,此次統籌稅款來源為85%營業稅、11%所得稅,菸酒稅全部歸地方,相較於114年的規劃增加了3‚753億元。
卓揆:在野版是「失速列車」
面對立法院在野兩黨提出的修法版本,卓榮泰質疑若依在野黨版本執行,中央將失去財政調節與災害應變能力,甚至可能危及勞保、健保及各項社福津貼的撥補。他形容若強行執行,國家將「搭上一部失速列車」,釀巨大財政災難,並反問:「國防、科技、外交、新 AI 十大建設與治水經費能砍嗎?」
陳柏誠也對在野版本點出五大疑慮,首先,在野版造成中央在115年度總預算舉債2‚992億元,再修版將舉債再拉高到5‚638億元,超過《公債法》上限,中央不能違法編列舉債破表的預算,讓國家陷入破產風險。
其次,未反映地方財政能力,會直接影響各縣市獲得配合款額度。第三,在野版明定,各地方政府的一般性補助款,不得少於施行前一年度預算數,城鄉差距恐持續擴大。第四,在野版明定,計畫型補助款不得低於過去10年平均,恐造成財力弱勢縣市無法多拿、缺乏彈性。第五,地方執行難以檢驗,恐排擠其他建設資源。
六都外16縣市 財源成長25%
行政院祕書長張惇涵在院會中曾向六都代表「懇切拜託」,希望六都支持院版財劃法。他分析,院版設計讓全國16個縣市(非六都)的財源成長幅度達25%,高於六都的15%,這是在不犧牲六都競爭力的前提下,實現「均衡台灣」。
張惇涵指出,院版《財劃法》對六都也是利多,台北市統籌分配稅款仍居全國之冠;新北市三項補助款增加數全國最多;桃園市與台中市的增幅分別在不同指標中居六都之首;台南市統籌款將增加近一倍;高雄市獲得的配合款總額為全國最高。
此外,張惇涵也特別向金門、馬祖、澎湖等離島縣市喊話,強調院版將離島面積加權2倍,並回應地方訴求將菸酒稅納入財源計算,是真正照顧離島鄉親,兼顧建設與民生需求的務實方案,呼籲國民黨立委陳雪生、陳玉珍能支持院版。
面對立法院的激烈攻防,卓榮泰強調,行政院提覆議都是被動情況,此次政院版修法具合理性並獲共識,希望立法院能重新審視各種版本,並重申立法院要求退回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重編是「毫無道理」的,政院絕不可能重編。◇
政院版《財劃法》修正草案重點
- 中央對地方總挹注達1.2兆元,保障各縣市財源總額不低於現行水準。
- 統籌款規模增加3,537億元,納入所得稅、營業稅及菸酒稅,大幅擴大地方自有財源。
- 統籌款優先彌補基本財政差額,並將部分補助款回歸地方自主運用(錢權相符)。
- 調整分配指標及權重,考量農業產值和工業汙染成本等指標,讓16個非六都縣市平均成長25%,實現均衡台灣。
記者梁凱晶/製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