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助中企香港上市 美議員質疑規避禁令
美國眾議院對中共特設委員會11月13日揭露,中共國企「紫金礦業集團」(Zijin Mining Group)疑似透過子公司在香港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規避美國的《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UFLPA)禁令,間接吸納美國投資者資金,引發國安疑慮。
中共特設委員會13日致函摩根士丹利(大摩),質疑其承銷「紫金礦業」子公司「紫金黃金國際」在香港的IPO案,恐有助於該集團規避美國制裁,並使摩根士丹利面臨監管、金融與聲譽風險。
據路透社報導,委員會指出,摩根士丹利今年9月協助「紫金黃金國際」進行IPO,並幫助其母公司透過出售非中國黃金礦業資產、並在香港聯合交易所(Hong Kong Stock Exchange)上市來籌集資金。
紫金礦業因涉嫌新疆維吾爾強迫勞動,2024年1月被列入美國UFLPA實體清單,禁止其產品進口美國。但報告指出,摩根士丹利協助紫金採取「子公司分離加上香港上市」策略,採取三步驟成功繞過制裁。
資產「洗白」轉子公司
首先,紫金礦業將非新疆資產剝離至子公司紫金黃金國際,表面上與強迫勞動無關,實則母公司掌控決策權。2025年9月,子公司在香港IPO出售海外黃金礦場(祕魯、哥倫比亞等),籌資數億美元,資金最終回流支持中國稀土與軍民融合項目。
香港成資金「灰色通道」
由於香港聯合交易所不受美國管轄,摩根士丹利承銷的IPO,吸引了美國機構投資者。雖然紫金公告稱「無美國業務,禁令無影響」,但眾議院質疑:美國金融機構助其「洗錢式」吸金,削弱禁令效力。
海外設礦場 分散風險
紫金也加速在非洲、拉美等15國布局礦產,預計2025年海外產量占40%,稀土精煉與澳洲、歐盟合作,2030年自給率達33%,藉此降低對新疆依賴,維持全球金銅龍頭地位。
委員會主席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批評:「美國金融機構與人權侵害企業交易,形同資敵。」他要求摩根士丹利11月27日前提交與紫金、中共政府、軍方、人權相關的所有文件與通信。此為繼寧德時代後,美國金融業再次因承銷中企香港IPO陷入風暴。
今年7月,該委員會也曾向摩根大通(JPMorgan)和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發出傳票,要求提供其承銷全球最大電動車電池製造商——中國「寧德時代」香港IPO的相關文件。寧德時代已被美國列為中共軍方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