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飾經濟低迷?陸銀行發放假貸款

年關將近,中國的銀行業陸續出現「假信貸」風潮。示意圖。(Greg Baker/AFP via Getty Images)
年關將近,中國的銀行業陸續出現「假信貸」風潮。示意圖。(Greg Baker/AFP via Getty Images)

【記者許蒔/綜合報導】

年關將近,中國的銀行業陸續出現「假信貸」風潮,為了達到政府設定的目標,各家銀行採取「快速放款與還款」的應變措施,也就是發放虛假貸款,利息由銀行支付,以「先貸再還」的方式來虛增信貸數據,讓放貸報表可以好看一些。

根據彭博社11月12日報導,在中國東部經營一家汽車零組件公司的胡先生,今年10月有銀行向他提出了一個奇怪的請求——「借款500萬元」(人民幣,下同),銀行同意支付利息,只要他下個月還款就可以了。胡先生表示自己根本不需要貸款,但因銀行經理一直致電他詢問貸款事宜,最後他答應幫忙。

另外,在浙江一家銀行工作的Jane表示,她曾被幾家銀行詢問是否需要申請消費貸款,銀行稱幾天後就可以還款,甚至可以幫她支付利息。彭博社報導表示,據20多名銀行界人士表示,這種做法被稱為「快速貸款和還款」,正在中國各銀行之間蔓延;報導分析,為了完成政府設定的貸款額目標,加上不斷上升的不良貸款等問題,銀行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報導強調,這種現象反映出中國經濟下行的情況下,即使借貸成本便宜,資金充足,政府仍無法強迫民眾借貸、消費或投資,這是政府所面臨的挑戰。

《大紀元》專欄作家王赫分析,虛假貸款只是銀行為了完成業績考核的應付手段,這其實都是銀行目前經營狀況危機的一種體現,「目前這個利息差已經很低了,只有1.5%,而且甚至比中國銀行的貸款發生壞帳率還要低。就是目前的貸款差和利息差覆蓋不了銀行的壞帳,這是公開的數據裡面就顯示出來的,實際情況比這更加糟糕。而中國的銀行有兩個特點,是跟國外的銀行不同的。第一個,中國的銀行是絕大部分國資控制的;第二個,它是被政府嚴格控制的,它的封閉性很強。所以這些銀行如果一旦出問題,中國的金融危機就可能爆發。」

中國經濟分析師文麗則稱,「政府需要增加貸款量,來粉飾它的經濟虛假增長的態勢。從銀行的角度來講,目前我們看到,特別是進入2025年以來,我們看各大銀行的財務報表,上半年除了中國銀行之外,絕大部分銀行的實際經營的現金流,它已經沒有辦法來支付它日常的開支了。也就是說它已經出現了經營上的現金流虧空,說的難聽一點,就是整個金融業已經集體潰爛了。」

「它認為把款項貸出去了,存在老百姓手裡的現金流增多了,那麼老百姓就會消費也好,投資也好,那麼這間接的就刺激經濟,它認為是這樣的。但事實上,因為中國經濟很低迷,老百姓不願意投資,也不願意消費,誰願意在賺不到錢的時候,還要去還銀行的利息呢?」文麗說。

儘管銀行業務告急,但根據數據,中國六大銀行今年前三季的財報全部顯示獲利成長。王赫認為,「現在金融銀行裡面的危機四伏,特別是六大國有銀行和十二大股份制銀行上市之後,財務報表好像都很好看,其實這些財務報表裡有很多虛假的數據在裡面,就包括現在披露出的這個虛假貸款,但是這個水到底還有多深,外面的人是很難想像的。」

文麗也指出,「它(銀行)的財務報表已經不能真實的反映它的經營情況和經營成果了。銀行本身這個產業已經出現了虧空,那麼再出現這種粉飾報表,以及貸款品質不高,貸出去款收不回來,再增加它的這種壞帳的總量,那麼這個對銀行來講,真的是一個雪上加霜的一個問題。」

中國10月經濟數據轉弱

中國國家統計局14日公布10月經濟數據,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以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三者的年增率都是一年以來新低,10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

數據顯示,10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增4.9%,低過市場預期;1至10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年降1.7%,差過市場預期;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2.9%,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年增4.0%。10月的數據雖然好過市場預期,但也是一年以來新低。◇

延伸閱讀
台美關稅談判 政院再提台灣模式
2025年11月13日 | 2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