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演武居合道 嚴浩明:用生命追求境界
“居合道獨自演武,心境聚焦內在,講究「個人修為」,能讓浮躁的心變沉靜。學了居合道就是一輩子,透過講習、升段與比賽,追求行雲流水、人劍合一的境界。”——居合道四段嚴浩明。
人氣動漫《鬼滅之刃》、電影《末代武士》劇情裡,武士重視「呼吸、氣」,象徵以心御劍的修行境界。在現實生活中,居合道(Iaido)這項源於日本傳統的武士道,也遵循著古老的身心修煉法則。
不像劍道,居合道沒有激烈對打,只能在腦海中與敵人對峙。演武者在調息後,快速拔刀、揮斬,「刷」一聲,劃破寧靜的空氣,手上的刀絲毫未鬆懈,眼神堅毅,確認危機解除,緩緩納刀。
這是全劍連居合道五本目「袈裟斬」,動作想定是:敵人從前方舉刀下砍,武士以「逆袈裟」由下而上揮刀,然後再快速向下砍劈,動作一氣呵成,充滿力與美。
融入生活用生命追求境界
「對我來說,學居合道是一輩子的事。」嚴浩明說,他習練居合道十多年,是臺灣居合道四段。
嚴浩明早年習劍道,20年前,因為一場嚴重車禍,膝蓋有嚴重傷勢,但他並未放棄刀,「我太愛日本刀了!」加上工作忙碌,於是轉向更重視靜態的武道,「居合道可以自己練,發現自己更喜愛能把心穩定下來的居合道。」
「講習老師青木先生告訴我們,要把居合融入生活。」嚴浩明補充,青木的意思是,練劍不只在道場,而是要把那份專注延伸到日常。
例如:搭火車拉吊環時,可練「手之內」(手腕與掌的精密運作)。居合道最主要是靠手掌力量,這是很大的技巧,「當你能在生活裡練,無形會內化到有形技術上。」他說。
「青木老師說過,你今天要成為一名範士,就要有(悟出)自己的東西」,在居合道裡,很多人是用生命追求境界。
簡單十二招活到老練到老
「居合」二字的原意為:「人從自然狀態到危及狀態的瞬間,所發生的反應。」嚴浩明解釋,居合道起源於日本封建時代的武士道,結合劍術與禮法;如今主要作為日本文化美學與體育活動推廣。
過去由於分宗流派,發展出各種招式,難以審定。於是全日本劍道聯盟於1969年統一規定十二式(制定居合十二本)作為比賽、升段評審標準。招式包括:正座、拔刀、斬擊、納刀等基本動作。(編注:動作請參考文末圖片。)雖然只有十二招,但每一式都模擬不同戰鬥情境與攻防時機,且蘊含深意。
「看似簡單的十二招,要做到心神合一,有時要練一輩子。」究竟要練到什麼程度?「行雲流水」,嚴浩明說,就像日本範士八段(目前最高段位)草間老師,練了50年,動作自然就像呼吸一樣。
活到老、練到老,大概就是居合道的寫照了。在日本7、80歲拿到「範士」稱謂很正常,居合道講究氣韻與個人風格,很適合從大學開始學(因身材與個性較能穩定),一直練到暮年。在居合修煉裡,這是一種不可鬆懈、持續專注的心境,稱為「殘心」。
學居合道一輩子的事
段位:初級至十段(九段、十段已停止頒發),目前最高為八段。稱號則為:鍊士、教士、範士。目前臺灣最高七段教士,僅兩人。而日本八段範士也非常稀少。
「考上一至五段位,間隔都要多一年,平均最快10、11年拿到五段。接下來,六至八段要到日本考,臺灣目前未能審認。」嚴浩明強調,升段就要投入不少時間跟金錢,在講習、設備,甚至出國費用,是否要追逐,因人而異。
「從六段升到七段,中間要等6年;考到七段後,要再等7年,才能升八段」,這部分大約歷程是20年。
「不只升段位,也要考稱謂,這更難!」嚴浩明說。「當你有六段資格,就能考鍊士,接著考教士(六、七段),最後好不容易升到八段時,要再花10年,才能考最高稱謂——範士。」前前後後加起來,要投入40、50年的人生歲月。所以才會說,學居合道,是一輩子的事。
習武的孩子會變黑道?
學習居合道,基礎從「禮法」入門,講究服裝、正座、鞠躬、出刀前後禮儀。日本人稱劍道為「人格之道」,居合道亦同,「先學禮、再學武」。
「曾有個孩子想學,媽媽卻擔心刀劍跟黑道有關?」嚴浩明表示,「很多人誤以為劍道、居合道和日本黑道有關,完全是錯誤印象。」
「道館講究尊師重道、服裝儀容,同儕重禮節、見師長要鞠躬等,各種禮節,甚至有劍道老師不收有刺青的學生。」
他進一步表示,武士刀是日本文化,並非拿刀就是黑道,被誤解跟黑道有關,是因為日本影視裡武士打殺形象。「心浮氣躁的人,根本坐不住」,因為居合道講究靜定與持續,連長時間正座都考驗耐力與心性,而「生活放縱的人,恐怕也撐不了幾堂課。」
「真正的居合道,是修煉心性與品德的武道。」在他眼中,居合道不是耍酷,而是經年累積的扎實功夫。很多年輕人當初因電影與動漫「很帥」才來學,這樣都待不久。雖然留下來的很少,卻是真正有定力的人,就此走上一輩子「自我鍛鍊」之路。
揮刀之間心與氣流動
居合道的精神美學是一種「氣」。嚴浩明說,「青木老師要我們經常問自己:你的刀只是殺人的刀嗎?」這句話讓他再三咀嚼。
從殺到止,很像「氣攻」概念。嚴浩明說,要練出「氣」,展現在氣場與眼神,出刀前先震懾對手,達到以氣止戰的效果,「練到動作流暢、自由,越來越單純,是一種『返璞歸真』的境界。」
想都不用去想,動作就出去了,動作就像呼吸般自然卻又完美。正如已故範士八段青木的一句話:「你的居合就是要練到,人家看到那個動作後,會在腦海裡反覆想起。」
嚴浩明回憶起,那一年,青木在臺灣示範九本木「添手突」,那是一個刺的動作。「他一出手,我整個人都愣住了,心想:『他怎麼能做得那麼好?』」
青木分享,自己光練第一式「前」就花了三年,只為做到極致,讓他領悟到,「居合並不是表面功夫,要付出很多代價。」當下,決定要認真練下去。
「學這個,要嘛半途而廢,要嘛就一路走到最後。」他選擇了後者,「就是精益求精,把那十二招練到出神入化。」他說。
也曾經想放棄。「一定會遇到瓶頸呀!」,當狀態卡住時,嚴浩明會暫停練刀,放一、兩個月,再回來時就會不一樣,「只要不放棄,就一定會進步。」
誰適合學居合道?
「高中、大學以上最適合。」嚴浩明說,這年齡認知與體格較穩定,此外,「居合道動作溫和,沒有身體碰撞,尤其適合中高齡與女性。」
「居合道不是靠蠻力,靠的是技巧,但又不是像在跳舞。」在日本,也有許多女將。嚴浩明表示,女將的動作自然,男生反而太剛硬了。
談到學居合道的好處?嚴浩明說,長期練下來,姿勢變得端正,身體更有力量,心態更穩、專注力也會提升。他認為,現代人壓力大、心浮氣躁,居合道能幫助人重建專注與內在秩序。
臺灣的居合道主要由兩個組織推動:中華民國劍道協會居合道部(與全日本劍道聯盟接軌),以及中華民國居合道協會(民間推廣性質)。目前臺灣約有數百名習練者,分布在大學社團與劍道館中,例如:臺大居合社、亞大藏鋒社等。每年協會會邀請日本老師來臺舉辦講習與升段考。
「我們的居合道,大概落後日本三十年。」嚴浩明坦言,「但這也表示,我們有三十年的學習空間。」他建議,大學多推廣居合道社團,只要有人願意靜下心來練,就能讓這條修行之路延續下去。他對有意學居合道的人說,「不要一開始想得太難、太高,就當運動」,「只要不放棄,就一定會進步。」◇






日本武士刀。(亞州大學藏鋒社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