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害頻傳 日議員籲「以食調控」

圖為2022年5月16日一頭棕熊在芬蘭東部、靠近俄羅斯邊境的胡卡亞爾維森林中。示意圖,與本文內容無關。(Olivier Morin/AFP)
圖為2022年5月16日一頭棕熊在芬蘭東部、靠近俄羅斯邊境的胡卡亞爾維森林中。示意圖,與本文內容無關。(Olivier Morin/AFP)

【記者王君宜/綜合報導】

日本近期熊出沒事件頻傳、造成社區安全隱憂之際,一家由現役獵人經營的「熊肉」鄉土料理店近來成為熱門話題,吸引眾多好奇民眾前來嘗鮮,幾乎天天客滿。業界與相關議員亦開始倡議,通過合法捕獵後的食用消費,協助調節過度增加的熊隻數量。

這家名為「蘑菇之鄉鈴加園」(Kinoko no Sato Suzukaen)的餐廳位於埼玉縣奧秩父山區,以山林與河川採集的食材製作傳統鄉土地方料理聞名。其中最受矚目,是以捕獵後處理的熊肉所烹製的招牌菜。

據日本朝日電視台(ANN)17日報導,店門口擺著熊剝製標本,店內座無虛席。許多客人表示,是因近期頻傳熊襲人事件,才開始關注熊肉料理。

從神奈川前來的年輕遊客說:「既然有機會吃熊肉,就想試試看。」另有來自中國的女遊客已三度光顧,還有年逾九旬的常客表示對熊肉情有獨鍾。

也有民眾特地從東京花3小時前來,只為一嘗熊肉滋味。他形容肉質「完全沒有腥味,肉質鮮嫩、風味濃郁」,並感慨:「既然牠們必須被獵殺,就讓牠的生命以食物形式延續,反而讓人心存感激。」

熊出沒頻繁 獵人倡「食物循環」

秩父市近年熊出沒事件明顯上升,去年通報37起,今年截至11月中旬已增至57起。餐廳副總經理、同時也是獵人的鈴木公士負責處理捕獲的熊肉。他指出:「獵人年年減少,野獸卻愈來愈多。沒有人維護山林,熊和野豬自然會下山覓食。要恢復平衡,就得適度捕獵與消費。」

鈴木說明,熊的肉質會隨季節與脂肪含量而變化,夏季脂肪較少時肉色偏粉,而在脂肪充足的時期則呈現更深的紅色。店內主打的「石器燒套餐」以熊肉、鹿肉與野豬肉拼盤為核心,再搭配川魚鹽燒與當地山野菜,一份售價約5‚500日圓(約新台幣1‚094元)。

儘管部分地方政府准許獵殺滋事熊,但多數屍體因處理困難被廢棄。鈴木感嘆:「太浪費了。我們店幾乎全身都能利用,骨頭可熬湯,牙齒與爪子能做飾品。只要放血得當,熊肉一點也不腥。」

熊肉話題甚至延燒政壇。日本自民黨內的「野味推廣議員聯盟」會長、前首相石破茂上週五(11月14日)在黨內會議上試吃熊肉叉燒後,呼籲以「食用促調節」方式管控熊群數量,讓野生動物資源兼具地方經濟效益與安全考量。◇

延伸閱讀
日本民調 近5成挺「台灣有事論」
2025年11月17日 | 5天前
傳林佳龍出訪逾10國 9月密訪巴黎
2025年11月17日 | 5天前
自製日式美容飲品 讓肌膚光彩照人
2025年10月31日 | 21天前
日本丸紅將投資澳洲礦產計畫
2025年11月11日 | 11天前
中國出生率下降 日本貝親進軍印度
2025年11月10日 | 12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