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期刊撤8篇陸器官移植論文

全球著名學術出版機構愛思唯爾(Elsevier)近日正式撤下8篇與中國器官移植相關的論文。圖為器官移植手術示意圖。(Jean-Sebastien Evrard/AFP)
全球著名學術出版機構愛思唯爾(Elsevier)近日正式撤下8篇與中國器官移植相關的論文。圖為器官移植手術示意圖。(Jean-Sebastien Evrard/AFP)

【記者李奇灝/韓國報導】

全球著名學術出版機構愛思唯爾(Elsevier)近日正式撤下8篇與中國器官移植相關的論文。這些論文涉及器官來源、倫理審批等問題,作者未能作出解釋。

此次被撤回的8篇論文刊登在愛思唯爾旗下的醫學期刊《肝臟學·消化病研究與臨床》上,均涉及肝臟移植研究。這些論文被指出在器官來源、研究參與者是否同意、倫理審批程序等關鍵資訊方面存在不明確或缺失的問題。期刊方面曾要求作者作出解釋,但未獲回應,最終決定撤稿。

韓國器官移植倫理協會對愛思唯爾的撤稿決定表示歡迎:「不僅是對學術自由的反思,也再次提醒人們應遵守的生命倫理的基本原則。」

400篇爭議論文 僅撤下1成

韓國器官移植倫理協會3日表示,撤稿是依據澳洲麥考瑞大學教授羅傑斯團隊的研究結果,羅傑斯教授團隊早在2019年於《英國醫學雜誌》(BMJ)旗下的期刊《BMJ Open》發表論文指出,他們審查了445篇中國器官移植研究論文,發現有相當一部分違反禁止使用死刑犯器官的國際倫理標準。

目前,撤稿的爭議論文僅占整體的一小部分。在445篇論文中,僅44篇被正式撤回,約僅占一成。「這令人遺憾。」羅傑斯表示,學術期刊編輯應拒絕發表存在人權侵害疑慮的論文,以提升研究的倫理標準。

報告:中國有「訂單式器官供應」

總部位於澳洲的非政府組織「終止中國移植濫用國際聯盟」(ETAC)及美國組織「反對強摘器官醫生協會」(DAFOH)2021年就向愛思唯爾提交了長達約1,500頁的報告,警告稱「中國的器官移植體系存在結構性、系統性的不道德運作」。

該報告指出,中國的心臟移植平均等待時間僅3.7天,肝臟移植為1至2週,遠短於國際平均水準(心臟6至12個月,肝臟6至18個月),顯示出「按需獲取器官」的現象,暗示存在「訂單式器官供應系統」。

報告還提出指控,中共當局活摘法輪功學員、維吾爾族等良心犯的器官。儘管中共當局在2015年宣布「停止使用死刑犯器官」,但外界一直指出,該聲明缺乏任何客觀證據。◇

延伸閱讀
外送專法 勞動部提4大保障入法
2025年11月06日 | 5天前
全支付遭爆暗網售個資
2025年11月06日 | 5天前
民主黨:曼達尼「歐巴馬式崛起」
2025年11月06日 | 5天前
首批MQ-9B無人機 明年交機
2025年11月06日 | 5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