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送專法 勞動部提4大保障入法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6日召開外送員專法公聽會,各界對於設立專法皆有共識,專家呼籲,盼將平台業者的財務透明化,另有專家提及,應防範平台系統演算法,對外送員的監控,否則恐讓訂定專法淪為「打假球」。最後勞動部長洪申翰回應表示,針對涉及爭議或待釐清部分,會積極審議,讓解決方案入法保障。
近年外送平台興起,據統計,全台約有15萬名外送員,不過至今外送員的勞動身分認定為僱傭或承攬,以及薪資保障、平台停權申訴等內容,仍存在許多不確定性。
勞動部長洪申翰在公聽會上,報告外送員專法裡四大規範事項。一為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平衡外送員與平台業者間議約能力;二為保障外送員基本薪酬;第三,明確平台業者與外送員終止服務契約的事由,保障外送員工作權;第四,強化平台業者協助外送員投保職災保險,保障外送員工作安全。
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專任副教授邱羽凡表示,外送員的工作內容,包括接單、薪資結構、評分等,都與App演算法相關,且獲得法院認證,平台系統存在控制機制;然而現今各版本草案中,幾乎沒有提到「演算法」這件事,恐讓訂定專法淪為「打假球」,在保障上會嚴重不足。
外送平台壟斷市場操控報酬
消基會前董事長吳榮達表示,外送平台屬於寡占的優勢企業經營,單方面決定外送員報酬、給單等內容,因此應制定專法管理,建議可考慮納入費率審議機制,業者也應財務透明化,外界才知道外送員報酬、消費者收費、商家抽成是否合理。
平台代表、台灣數位平台經濟協會理事郭昕宜表示,外送工作的核心價值在於自主彈性,可自由安排時間,外送員逾八成是兼職,其中超過五成每週上線時間不到十小時,至於報酬方面,以今年1至10月的平均數,某家平台外送員,每週實際工作時數在31至40小時,平均月收入約4.8萬元;若時數在40小時以上,平均月收入可達 6.6萬元。
郭昕宜認為,儘管外送員須自付油資、車輛維修費等成本,但他們仍選擇留下,是因為這份工作的自由、彈性與變動收入。
報酬計算核心爭議影響專法
對此,立委廖偉翔回應表示,報酬計算的核心爭議,在於如何定義工作時間,對於備勤時間是否應算入工作時間,這一直是核心問題,但至今各界數據,都沒有統一的標準,確實讓專法存在問題。
最後洪申翰在綜合回應時表示,平台與外送員都期待保持彈性,但如何保持彈性、承擔風險,這是專法涉及的關鍵問題。至於外送員專法,勞動部會以最積極態度提出版本,其中涉及爭議或待釐清部分,也會積極審議,讓解決方案入法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