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攜手英國學術院 共探亞洲秩序文化脈絡

英國國家學術研究院11月3日於故宮北部院區舉行為期兩天的台北場研討會,以文化遺產視角探討亞洲全球秩序,故宮院長蕭宗煌出席並致歡迎詞。(故宮提供)
英國國家學術研究院11月3日於故宮北部院區舉行為期兩天的台北場研討會,以文化遺產視角探討亞洲全球秩序,故宮院長蕭宗煌出席並致歡迎詞。(故宮提供)

【記者戴德蔓/台北報導】

國立故宮博物院11月3日與英國國家學術研究院(British Academy)共同舉辦《全球召集計畫:中國全球秩序》台北場閉門研討會,主題為「亞洲全球秩序的文化遺(資)產」。這是故宮首次以國際政治與文化研究的跨學科視野,探討中國全球秩序在東亞與台灣所形成的文化互動,嘗試從文化角度開啟地緣政治的新對話。

英國國家學術研究院為英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最高學術機構,長期協助政府理解全球人文議題並提供公共政策的理論依據。該院近年推動《全球召集計畫:中國全球秩序》,邀集來自亞洲、非洲與美洲等地學者組成跨國研究團隊,探討不同地區在政治、經濟與文化藝術上的複雜樣貌。臺北場為期兩天(11月3日至4日),由故宮北部院區承辦,匯聚國內外重量級學者與專家共同討論。

故宮院長蕭宗煌致歡迎詞表示,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貴賓學者齊聚故宮,共同探討地緣政治與文化的交織脈動,期待藉由文物展示與歷史再詮釋,從文化視角尋找現代紛亂世界中的常軌與秩序。同時,英國國家學術研究院將於明(2026)年2月在英國舉行總結會議,屆時故宮將於2026年2月15日至5月10日,在故宮南院推出「地緣政治的國際萬象—明清時期的東亞」特展,透過14至19世紀明清時期東亞國際外交圖像的梳理,從歷史視野思考當代東亞如何自成體系、彼此相連,呈現《全球召集計畫》三年來的跨國研究成果,並展現故宮連結國際的文化影響力。

故宮指出,《全球召集計畫》匯聚全球22位跨學科學者,從多元與批判視角探討中國在亞洲、非洲與美洲的政治、經濟與文化脈絡。過去三年,已在英國、南非、巴基斯坦、阿根廷及中國大陸舉辦多場研討會。此次臺北場聚焦「亞洲全球秩序的遺(資)產」,關注台灣在面對中國影響時如何展現自主性的全球視野,並探討這些轉化如何體現在文化資產的詮釋與運用上。

出席研討會的貴賓包括監察院委員浦忠成、故宮前院長杜正勝與吳密察、中央研究院李壬癸、蕭新煌、鄭維中研究員,政治大學教授孫大川、陳芳明、劉曉鵬,成大教授劉益昌,以及故宮書畫文獻處副研究員蔡承豪與助理研究員鄭淑方等人,共同參與跨領域的對話與交流。

延伸閱讀
APEC落幕 林信義會日首相、美財長
2025年11月02日 | 2天前
美國:安世中廠將恢復晶片出貨
2025年11月02日 | 2天前
美2年內確保稀土替代來源
2025年11月02日 | 2天前
稀土提煉回收 工研院2026年技轉
2025年11月02日 | 2天前
波克夏現金儲備飆升至3817億美元
2025年11月02日 | 2天前
川習會推進美版TikTok
2025年11月02日 | 2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