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Q3抗議事件 較去年增45%
研究顯示,中國今年第三季的抗議事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5%,達到1,392起,其中以「跳樓威脅」維權的事件數量激增。這一現象引發網路熱議。
根據自由之家旗下的異言網研究顯示,中國抗議事件在過去兩年呈現上升趨勢。自2022年6月開始收集數據以來,異言網共記錄了12,331起抗議事件。2025年第三季有1,392起抗議事件,比2024年同期增加45%,連續6季都較去年同期增長。報告顯示,第三季多數的抗議由工人(38%)、業主(29%)和村民(15%)主導,其餘則由家長、學生、投資者、消費者、宗教少數群體及活動人士等多元群體推動。
抗議事件最多的省是廣東(16%),其次為河南、湖南、河北和山東。學校漸漸成為抗議活動的常見場所,民眾因對校園安全的擔憂引發大規模示威,教育機構也無法倖免。從2022年6月至今,各級學校及地方教育部門共發生168次抗議(拖欠工資福利、學校裁併等),從2023年與2024年平均一年40起抗議增加到2025年的87起(僅計算至9月)。
報告指出,中國房地產市場大幅萎縮使地方政府陷入財政危機,官員挪用教育等公共服務的經費。反對減薪的教師、爛尾樓買家和討薪的建築工人都是中國房地產驅動經濟模型崩塌的受害者。此外,學校也因人口減少而面臨財務問題。
對於抗議的模式,越來越多人選擇以跳樓抗議所遭受的不公。異言網自2022年6月開始收集數據以來,已記錄到307起以「威脅跳樓」作為抗議模式的事件,幾乎都與經濟訴求有關,例如拖欠工資或爛尾樓等問題。威脅跳樓事件在廣東省的發生率很高,尤以深圳為最。
跳樓抗議事件的月度發生率在2022年至2025年間增長了4倍,而且這種抗議形式從工人群體向其他群體擴散。報告認為,這可能是由於公眾的認知度提升,促使其他群體效仿,也可能是因民眾對2025年整體經濟的不滿情緒顯著上升,促使不同群體嘗試更具風險的抗議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