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歐合作護海纜 林佳龍拋倡議

2025台歐海底電纜安全合作論壇28日舉行,林佳龍(左)、柯理和(右)共同主持倡議啟動儀式。(中央社)
2025台歐海底電纜安全合作論壇28日舉行,林佳龍(左)、柯理和(右)共同主持倡議啟動儀式。(中央社)

【記者林丞奕/台北報導】

台灣、歐洲多國發生多起海底纜線遭切斷事件,被指與中共灰色地帶作戰有關。外交部長林佳龍28日提出《國際海底電纜風險管理倡議》,他說明這不只是台灣的倡議,而是一項全球夥伴合作的協議,該倡議提出四大目標,包括風險緩解、資訊共享、系統改革,以及知識建構,共同守護海纜。

選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29日審查「海纜七法」的前夕,外交部28日與歐洲、加拿大等31國國會友台議員組成的「福爾摩沙俱樂部」(Formosa Club),及「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DSET)舉辦「2025台歐海底電纜安全合作論壇」。

紅海、台灣46起斷纜事件

柯理和:典型混合式攻擊

歐洲地區福爾摩沙俱樂部年會主席、歐洲議員柯理和(Rihards Kols)表示,去年在紅海、台灣周邊等處有46起海底電纜遭破壞的事件,破壞海底電纜的目的並不是摧毀基礎設施,而是在動搖民主社會的穩定,這是混合式攻擊的典型特徵。

柯理和表示,2023年連接在芬蘭、瑞典、立陶宛和德國的海底電纜發生損壞,經調查發現是商業船隻以精確時機拖錨損壞;2024年初,紅海的三條主要海底電纜無故被切斷,擾亂了連接亞洲、非洲和中東的數據流,並影響數百萬人的數位生活。

「我們目睹的不是隨機事件,是一種試探,是對我們的容忍門檻的試探。」柯理和表示,海底電纜每天承載價值逾10兆元(美元,下同;約新台幣305兆元)的金融交易,包括國際銀行業務、證券交易、航運、物流等,依賴於快速、安全的海底數據傳輸,只要有一條電纜遭切斷,不僅影響網速,也可能阻礙全球經濟,造成數十億元的損失。

柯理和強調,「這不是技術問題,這是經濟主權和戰略穩定的問題。」海底電纜是戰略資產,是自由社會的生命線,「保衛它們是每個珍視韌性、主權與和平的民主國家必須承擔的前線責任。」台灣與歐盟應建立更深入、更廣泛的合作。

PD
2025台歐海底電纜安全合作論壇(2)
2025台歐海底電纜安全合作論壇28日上午在台北登
場,福爾摩沙俱樂部台北年會主席暨歐洲議會外交委
員會議員柯理和(Rihards Kols)上台致詞。
中央社記者郭日曉攝 114年10月28日
2025台歐海底電纜安全合作論壇28日上午在台北登 場,福爾摩沙俱樂部台北年會主席暨歐洲議會外交委 員會議員柯理和(Rihards Kols)上台致詞。(中央社)

林佳龍提倡議4目標

盼資訊共享強化技術

林佳龍指出,台灣處於全球通訊的關鍵位置,許多國際海底電纜途經或鄰近台灣,連接印太地區、北美、歐洲及其他地區,因此,台灣不只具有戰略的重要性,也有維護網路安全的責任,台海安全是一項重要的全球公共財,而台灣將盡自己的一份力量來維持台海穩定。

林佳龍發表《國際海底電纜風險管理倡議》。他說,這不僅是台灣的倡議,而是一項全球夥伴合作的協議,透過倡議把利害關係人共同聚集,彼此分享最佳實踐做法,讓合作帶來好處。

PD
2025台歐海底電纜安全合作論壇(1)
2025台歐海底電纜安全合作論壇28日在台北舉行,外
交部長林佳龍出席致詞。
中央社記者郭日曉攝 114年10月28日
2025台歐海底電纜安全合作論壇28日在台北舉行,外交部長林佳龍出席致詞。(中央社)

他說明,該倡議致力達成四項目標,第一,風險緩解(Risk Mitigation),推動主動性維護、監測系統以及快速應變;第二,資訊共享(Information Sharing),鼓勵就海底電纜的潛在威脅與風險進行即時、有效且可行的情資共享,包括建立情報交換、預警通報與意外事件經驗分享的管道;第三,系統改革(Systemic Reform),推動制定具國際認可的準則,確保海底電纜永續建設、運作與保護,包括提倡遵守如《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國際公約,並於必要時推動新準則。

第四,知識建構(Knowledge Building),透過培訓課程、工作坊與實務交流,強化各利益相關方的技術能力與知識,確保各國與各產業能做足應對未來挑戰的準備,參與海底電纜的規劃與保護工作。◇

 
延伸閱讀
【修電器斜槓生活】啞巴貴
2025年10月21日 | 8天前
中國爆關店潮 85度C轉向美國
2025年10月27日 | 2天前
奧地利恢復承認台灣駕照
2025年10月27日 | 2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