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慢學習節奏:「慢」學的優勢

學生常常會因為學習內容多,而感到「不知所措」。(Shutterstock)
學生常常會因為學習內容多,而感到「不知所措」。(Shutterstock)

文/Valentina Tobia 編譯 / 李路明

學生常常會因為學習內容多,而感到「不知所措」。快速閱讀和記憶所有內容,被視為當務之急。另一方面,那些需要更多時間去理解概念的學生,可能會感到力不從心,無法適應當今快速發展的社會。

每年五月的國際慢節奏日(International Slowness Day),旨在讓我們反思「慢」能為學生帶來哪些益處,以及「慢」在學習活動和優化安排時間以實現目標的過程中,能起到什麼作用。

慢是我們的一部分

首先,我們知道慢是「生理性的」,是我們人類特有的。事實上,我們的大腦似乎配備了兩套系統:一個行動快速且出於本能;另一個行動緩慢,更受控制,更支持邏輯推理。

這兩個系統的功能組合,即快速反應與深度認知處理交替進行,似乎對我們人類來說是適應性的,深植於我們的大腦功能中。

加速社會中保持緩慢

在生活中,「慢」卻被視為一個問題,一個阻礙我們實現目標和成功的障礙。

以學習為例,學生常常會感到被學習材料的數量「壓垮」,這時,快速閱讀和記憶所有內容就被視為優先事項。

事實上,許多經驗數據表明,放慢學習速度有利於學習,因此「慢」不僅不會成為問題,反而會成為學生的優秀特質。

放慢學習節奏的優勢

緩慢學習意味著要花時間,幾小時、幾天,甚至幾週。每個人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各不相同,但我們知道,如果不進行短暫的休息,我們可以保持最佳注意力狀態約25分鐘,然後注意力會逐漸下降。

對大多數人來說,拖延學習,然後在考試臨近時全心投入學習數小時,並不是一個好策略。

從課程開始就將學習時間分散到幾天中去,會更實用。這使得學習者能夠分多次學習需要學習的內容,例如在課堂上、課後幾天以及考前複習中,從而有更多機會去深入理解特別難或不清楚的內容。

擁有更多時間也意味著可以進行更多嘗試,例如解決問題和做練習,而這些嘗試也可能引出錯誤。我們知道,識別和糾正錯誤,有助於理解和學習複雜的內容,因此對學習有輔助作用。

渴望快速完成每件事也會導致精力下降和焦慮感,進而影響學習品質和個人幸福感。

研究表明,即使每天只放慢幾分鐘,給自己留出時間,就能緩解緊張情緒,從而提高學習或工作中的「表現」。因此,緩慢不應被視為問題,而應受到重視,並將其融入每個學生的課程中。◇

延伸閱讀
孩子為什麼需要讀童話故事?
2025年10月15日 | 16天前
大專心理假 學團:2原因不敢請
2025年09月29日 | 1個月前
貴州上百名學生 食物中毒肝腎損傷
2025年09月22日 | 1個月前
臺北/老照片影像展 回望臺北二三事
2025年09月10日 | 1個月前
【讀報心得】讀報進行式
2025年08月29日 | 2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