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需要讀童話故事?

從灰姑娘的謙卑到聖喬治的勇氣,童話故事訴說著善良、邪惡,以及永恆不變的真理。童話故事在啟發孩子心靈與想像力的同時,也教會他們分辨善與惡。(Biba Kayewich)
從灰姑娘的謙卑到聖喬治的勇氣,童話故事訴說著善良、邪惡,以及永恆不變的真理。童話故事在啟發孩子心靈與想像力的同時,也教會他們分辨善與惡。(Biba Kayewich)

文/記者Walker Larson 編譯/柳嵊濤

在漫長歲月中,一些童話故事以獨有的方式,承受時間的考驗,流傳至今,成為兒童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便在當下閱讀風氣不如往昔的時代,許多孩子依舊熟悉《仙履奇緣》(又名《灰姑娘》)、《傑克與魔豆》和《聖喬治屠龍》等故事。

誠然,這些童話已被多次改編重述,許多孩子對迪士尼版本的了解,甚至超過了格林版本,但童話故事的基本架構與吸引力卻歷久彌新。其中一些故事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青銅器時代,至今仍在流傳。顯然,童話故事蘊含著一種奇特的力量,能持續燃起孩子——乃至成人的想像力。

儘管有人認為童話已過時,但我相信我們的孩子不僅不該減少接觸童話,反而應當更大量閱讀。正如三位偉大的神話與童話宗師——C‧S‧路易斯(C.S. Lewis)、J‧R‧R‧托爾金(J.R.R. Tolkien)和G‧K‧切斯特頓(G.K. Chesterton)所指出:

童話中蘊藏著深厚的精神財富,這些財富是孩子們在其他地方難以獲得的。

道德與善良

首先,童話故事描繪道德的意涵,能觸及孩子的心靈、想像力與心智。《灰姑娘》教會我們謙遜與忍耐終將得到回報;《美女與野獸》告訴我們,有時去愛一個看似不可愛的人,能發掘隱藏其中的美。許多童話故事也都在傳達誠實、機智、勇氣等美德的重要性——以及不道德行為所帶來的痛苦。這些寓意通過鮮明、生動的意象來表達,即使孩子們合上書本後,仍會長久留存在他們的腦海中。

童話故事擁有一種特殊的力量,將現實提煉成清晰可辨的形象:善與惡、美與醜、真與假、高貴與卑劣……由於這些形象濃縮且具象,它們的影響力如同強效藥一般深遠。換個比喻來說,就像一瓶精油散發出濃郁的香氣,童話故事中的主要意象傳達事物的本質,比其他形式的故事更明確。孩子們從閱讀童話故事的潛移默化中,能更深刻理解是非善惡的道理。

神話中的巨龍賦予了邪惡形貌——軀體、四肢、利爪與尾巴,讓孩子以具體的方式理解邪惡的本質:它是自私、具破壞性,且貪婪而殘忍。

當然,如果故事僅止於此,其教育的意義將十分有限。比巨龍與怪物,更重要的是童話中那些對抗黑暗的光明世界:英雄、寧靜的山谷、華麗的城堡等,它們構成了孩子心靈中象徵美與善良、文明與希望的意象。

騎士,盾牌,劍,士兵,騎馬,黑白,插圖孩子們需要閱讀童話,以便開始理解如何勇敢面對並戰勝他們在生活中將會遇到的邪惡。(123RF)

人生的準備

孩子們應閱讀童話故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們提供了關鍵的人生訓練。

童話教會孩子們:美德可以克服人生障礙和邪惡。

C‧S‧路易斯解釋說,孩子們需要閱讀童話,以便開始理解如何面對,並戰勝他們在生活中將會遇到的邪惡:

他們一生中極有可能會遇到殘酷的敵人,那至少讓他們聽說過勇敢的騎士和英雄的勇氣。

路易斯表示,並以此回應那些認為童話不必要嚇到孩子的觀點;路易斯強調,孩子需要透過童話,以適齡的方式,意識到邪惡的概念,同時也要認識到,能夠戰勝邪惡的,是善的力量。

善良最終會勝利的這種信念,不單單是可有可無的美好願望。可以說,這是一種可以賦予孩子的重要信念,因為它也是成年人在穿越這個世界的「黑暗森林」(借用童話的比喻)時,最需要的信念之一。孩子可以透過故事提供的深刻體驗,來習得這種信念。

G‧K‧切斯特頓也提出了同樣的觀點,他指出,孩子自很小的時候起,便能在自己的想像中產生對龍和怪物的概念。正因為如此,他們尤其需要童話。在《微末之物的巨大力量》(Tremendous Trifles)一書中,切斯特頓寫道:「童話故事並不製造孩子的恐懼……嬰兒自有想像力起就已經與龍親密相識。童話為孩子提供的,是一位聖喬治來殺死龍。」

童話成為克服恐懼、培養勇氣和希望的手段——這是每個孩子現在,以及未來生活中,都需要的品質。

切斯特頓繼續寫道:

童話真正做到的,是透過一系列清晰的畫面,讓孩子習慣於這樣一個想法:這些無限的恐怖是有限的,這些無形的敵人也有敵人——上帝的騎士,宇宙中存在著比黑暗更玄奧、比恐懼更強大的力量。

奇蹟感

童話同樣能培養出孩子的好奇精神。它們向孩子們展示了這樣一種觀念:這個世界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充滿魔力的。對於沉浸在童話中的孩子來說,「平凡」的事物也能呈現出神祕與美麗的新面貌。

偉大的奇幻作家J‧R‧R‧托爾金在其論文《論童話故事》中寫道:

實際上,童話故事大多囊括的是簡單或基本的事物,但這些簡單事物因其故事背景而更加光彩奪目……正是在童話故事中,我第一次領悟到語言的力量,以及諸如石頭、木材、鐵,樹木與草地,房屋與火焰,麵包與美酒等事物的奇妙之處。

切斯特頓也在其《回到正統》(Orthodoxy)一書中寫道:「童話中的蘋果是金色的,不過是為了讓我們回憶起那些忘卻的瞬間——我們曾發現它們其實是綠色的。童話讓河流流淌著美酒,只是為了讓我們在某個瞬間憶起,它們本該流淌的是水。」

透過閱讀童話、進而以好奇的目光觀察這個世界的孩子,將比未讀過這些故事的孩子看到更多、愛得更多。這種對好奇的激發比表面上看起來更重要,它不僅有助於培養感恩與喜悅,也有助於對文明的推動。正如我以前寫過的,對事物的好奇是所有智慧與哲學的基礎。

那些受童話薰陶、對事物保持好奇的孩子,將會在成長中懷抱一種無言的渴望:渴望綠意盎然的田野、露珠閃耀的樹木,渴望比空氣更清澈的瀑布,以及像高舉的寶劍般直指蒼穹的多尖塔城堡。這種對童話般世界的嚮往,像兒童時期的其他興趣一樣,隨著歲月沉澱成長,但又絲毫不減其重要性。持有這種渴望的人,會擁有一種內在的指引,助其在生活中行穩致遠。他們將體會到「hiraeth」,這是古威爾斯語,指對故土的深切懷念與渴望。

最後,讓我回到C‧S‧路易斯,在其《榮耀之重》(The Weight of Glory)一書中,他表達了這種神祕懷舊之情——這在優秀的童話中尤為突出,也更能激起人們的共鳴:

「這些事物——美好以及我們自身過往的記憶,都是我們真正渴望的表徵……它們並非事物本身;它們只是我們未曾找到的花的香氣,我們未曾聽過的旋律的回聲,我們未曾造訪過的國度的消息。」

受童話啟發的懷舊感與探索欲,會促使我們不斷去找尋世上最美好及珍貴的事物。

原文:Why Children Need Fairy Tales 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延伸閱讀
為孩子朗讀詩歌
2025年10月12日 | 19天前
怎樣培養出有創業頭腦的孩子?
2025年09月23日 | 1個月前
有了你,世界非常美好
2025年09月11日 | 1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