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心理假 學團:2原因不敢請

教育部資料照。(記者宋碧龍/攝影)
教育部資料照。(記者宋碧龍/攝影)

【記者賴玟茹/台北報導】

心理健康議題近年受各界關注,為緩解學生壓力,教育部自111學年起推動心理假(身心調適假),當時有11所大學率先實施,截至114學年,已累計135所大專推動,4年間成長約11倍。對此,學生團體表示,仍有可能因擔心假別汙名化、影響課堂成績,導致學生有假卻不敢請。

根據教育部資料,111學年有11所大專實施身心調適假;截至114學年上學期,已高達135所大專推動,比率逾九成,其餘學校也正在研擬中,各大專的身心調適假約每學期每名學生3至5天不等;學生請半天或1天無須檢附佐證。

教育部表示,為協助學生調整自我情緒狀態,鼓勵大專實施身心調適假;另外,教育部也辦理校園心理健康促進計畫,協助學校幫助學生透過課程教學等,提升心理健康識能,並協助導師、輔導專業人員等提升專業知能、增加敏感度,期望師生共同營造溫馨關懷的校園氛圍。

EdYouth理事長、台北大學學生蔡其曄表示,大學設置心理假,對學生來說很有幫助,以台北大學為例,心理假首年上路,請假人次約一成五至兩成,和其他假別相較,並無太大差異,顯示學生請心理假狀況仍相當理性。

不過有學生對請心理假仍有擔憂,蔡其曄說,一是擔心自己狀況沒那麼嚴重,請假會有很多介入關懷,因此更審慎考慮;二是擔心假別汙名化,有些授課老師未必認同心理假,或會限制請假次數,讓學生想請卻不敢請。

蔡其曄認為,心理假需要推廣讓更多師生知道,另外,課堂老師可能對心理假有不同要求或看法,學校端也應持續和老師溝通。

對於學生請心理假後,學校何時應介入,蔡其曄認為,初期可先由導師透過郵件等方式關心學生,另建議導師能落實一級輔導精神,在特定時間開放諮詢或輔導,讓有需要的學生可以主動求助。◇

延伸閱讀
中共防火牆資料外洩 封控布局曝光
2025年09月20日 | 1個月前
中共砸錢刪文 錄音曝光
2025年09月26日 | 1個月前
涉偽證罪 前FBI局長柯米被起訴
2025年09月26日 | 1個月前
川普要求在華府全面恢復死刑
2025年09月26日 | 1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