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鯤號交艦延宕 防長認當初「太樂觀」

潛艦國造原型艦「海鯤號」進度延宕,國防部長顧立雄20日在立法院坦言,相比其他國家自製潛艦,第一艘通常要7年以上,我國當初只設立5年,確實過於樂觀。不過顧立雄也強調,若來不及交艦,將依約計罰,每天約罰19萬元。
潛艦國造原型艦「海鯤號」4月開始進行海上測試(SAT),原定今年9月30日前完成海試、11月交付海軍,但目前尚未進行海上測試的「淺水潛航」。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20日邀國防部專案報告。報告提到,原型艦已進入海上測試階段,國防部最終在確保安全與品質前提下,完成全艦性能驗證目標。
報告還提到,主機自動充電功能驗證涉及多方不同廠家共同配合施作,協調廠家排程致增加測試時間,並非遭遇技術瓶頸,現已協調各廠家完成後續測試期程調整,以加速完成多部主機自動充電功能驗證。
時程規劃未充分考量現實難題
多位立委質詢時關切,海鯤造艦進程是否「過於樂觀」,導致未考慮相關因素?顧立雄坦言,過去在規劃時程時,確實未充分考量現實難題,包含台灣國情可能面臨裝備籌獲、原廠技協難處等,或是有相關裝備、原廠技協無法「隨叫隨到」,都會導致時程延宕。
海鯤號5年交艦期程是否過於倉促?顧立雄回應,主要看是「成熟量產」或「首次研製」,若是首次研製,國際上其他國家通常要7年以上,甚至有長達16年案例,而我國只設定5年確實太樂觀。他強調,後續將以安全與品質為重。
海軍參謀長邱俊榮也補充,原先規劃6個月測試期程「過分樂觀」。不過他也強調,海鯤號建造過程是按節點進行、並未延宕;目前則是測試階段,需要時間進行,所有裝備測試報告都符合海軍要求。
至於首艘潛艦是否會變成7年才交艦?甚至變成「爛尾艦」?副參謀總長執行官黃志偉表示,這是國家第一次自製潛艦,當然會面對許多挑戰,會做最詳盡計畫,在所需時間內獲得。潛艦國造的造艦計畫是5年,看到現在狀況,會根據海軍說明對額外因素進行調整及整合,相關困難目前都在排除中,應該不會變成爛尾。
若延宕每天罰台船約19萬元
另外,若台船未能依約於11月交艦,是否遭罰?顧立雄表示,依約計罰,每天約罰新台幣19萬元,計罰上限為海鯤建造款193億元的20%,約40億元。
針對海鯤主機曾傳出是卡車、巴士的引擎並聯。負責建造的台船董事長陳政宏澄清說,這是船艦用主機,「當初是因為輸出許可問題,沒有辦法獲得比較大功率主機,所以才會用數量比較多的功率比較小的主機。」他強調,潛艦主機為柴油機大廠,產品線很多,為船艦專用主機,會將相關來源及文件提供給立法院。邱俊榮補充說明,構型及動力都是經選商,且具輸出許可。
由於海鯤潛艦測試尾聲,將實彈發射操雷驗證作戰系統。國民黨立委徐巧芯關切,外傳軍方曾向美方洽租一套操雷驗測裝備,但因驗測裝備內軟體有設定期限,若超過期限仍未進行操雷射擊,裝備就得送回美國重新設定。
邱俊榮說明,租借效期為今年5月至明年5月,有信心把握明年租期前完成潛射操雷射擊;徐巧芯質疑,若明年5月無法完成,是否要先把設備還給美國?邱俊榮說,會盡力達成目標,若有困難會再協調申請延後租約,至於是否先還給美方「則涉及協調過程」。
立委:相關錯假訊息頻傳
另外,近期中共官媒與側翼頻繁散播海鯤潛艦為「模型艦」、「玩具艦」、「造價高效能低」等訊息,甚至錯誤類比日本潛艦造價數據。民進黨立委林楚茵表示,這已是一場沒有煙硝的戰爭,目的在於動搖民心、削弱社會對國防自主的信任,她要求國防部建立量化監測機制,統計錯假訊息來源與規模,並以主動揭露取代被動澄清,要讓社會知道延後不是落後,而是安全優先。
國防部副參謀總長執行官黃志瑋回應,中共利用錯假訊息針對海鯤號進行認知作戰確實可預期,將持續應對。政戰局局長史順文補充,國防部每日皆掌握中共認知戰動態,並與事實查核中心合作即時澄清,相關統計將整理後送交立法院。
林楚茵強調,假訊息若被國內輿論或政壇引用,反而成為攻擊國防的工具,要求國防部建立固定揭露機制與戰略傳播節奏,讓社會理解潛艦國造「慢一點,是為了更安全」,也讓中國輿論攻勢失效,並要求國防部將研析報告一週內送交。
2系統問題?只調校與技術須修正
民眾黨立委林憶君質疑,國防部報告顯示海鯤號的「整合式儎台管理系統(IPMS)」以及「主機與電力管理系統」仍存在問題,若IPMS功能無法完整運作,就像讓一艘二戰時期的潛艦出海,發生火災或進水都得靠人力搶修,她比喻這種潛艦就像「人體自律神經失調」。
對此,國防部回應,IPMS目前已完成完整測試程序,只是在信號調校與技術修正上還要再做修改,並會配合在下次出海前完成調整來達到目標,另強調IPMS是整合測試,重點在自動控制信號傳輸,其設計與自動化程度也優於現有海龍、海虎級潛艦。
林憶君續指,電力系統若不穩定,連損害管制功能都可能失效,潛艦鏡頭、感測器都依賴電力運作,一旦偵測不到進水或火災,後果不堪設想,並要求國防部應說明電力與自動充電問題究竟是軟體瑕疵還是硬體瑕疵,後續是否有辦法解決?
國防部回應,潛艦動力系統由主機發電、經電瓶傳輸至推進馬達,目前單機測試與三次浮航測試都已順利,損管系統運作也正常,但並未說明IPMS是否能對損管系統進行自動控制。
林憶君強調,潛艦作為極端環境下作戰武器,任何瑕疵都會危害國軍人身安全,甚至影響國人士氣,要求國防部不能省略任何安全測試。海軍也正面回應,所有測試均在確保安全前提下進行,目前建造進度仍依節點推動,延宕主要出現在測試與調校階段,目前已掌握相關問題並持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