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光復撤離演練 總協調官打85分、列5缺失

花蓮縣光復鄉18日舉行風神颱風居民疏散撤離演練,大華村、大同村約上百人配合前往大進國小收容所緊急避難。(中央社)
花蓮縣光復鄉18日舉行風神颱風居民疏散撤離演練,大華村、大同村約上百人配合前往大進國小收容所緊急避難。(中央社)

【記者袁世鋼/綜合報導】

為因應颱風「風神」可能造成的災情,中央前進協調所18日針對花蓮光復鄉進行實兵疏散撤離演練。總協調官季連成19日表示,整體打85分,「是很成功的演習」,但仍有5點缺失需改善。此外,整個警戒區內呈現大雨狀態,堰塞湖目前維持穩定。

花蓮縣受到颱風風神外圍環流影響,19日上午開始下起大雨。季連成在記者會中指出,由於大部分雨勢都下在平地,目前堰塞湖維持穩定,包含出水量、便橋水位及堤防狀態等,將持續觀察,若每天累積雨量達200毫米,就會啟動疏散撤離警報系統。

關於18日的撤離演習,季連成說,這是針對風神颱風可能引起的共伴效應而採取的緊急應變作為;他18日現場觀察後給出80分的評價,但19日開會檢討後,認為大家報告的深度足夠、處置得當,因此整體打85分,是非常成功的演習,但仍有5點缺失待改善。

季連成指出,最大的問題是廣播系統需加強,邊移動邊廣播,大部分民眾聽不清楚,警方、消防的車輛廣播應改採定點式。

第二,演練過程中的收容人數與真正的收容數有落差,原因包含有民眾知道要演習而提前離開,或有鄰居提供垂直避難、依親,顯示對居民需求了解不足。第三,很多居民的垂直避難做得不理想,以後所有重災區一定要採疏散撤離。

季連成也提到,村里長在疏散撤離中是第一線執行單位,但演練時有一名村長生病住院,未來村里長若因故沒有辦法執行工作,影響層面是非常廣的,因此所有鄉鎮村里長都要建立代理人制度。此外,在車輛調配上面也有一些落差,有20多輛計程車上面並沒有張貼相關標誌,導致民眾無法辨識自己應搭乘的車輛。

馬太鞍堰塞湖仍有崩塌風險
3便道方案同步進行盼減災

花蓮縣19日降下大雨,中央前進協調所副協調官李孟諺表示,雖然目前馬太鞍堰塞湖狀態穩定,但上游山區還有大量土石,初步評估河道內土石約有1億立方公尺,邊坡坍塌範圍也非常大,面積約有500公頃,未來確實有再次崩塌風險,仍需戒慎恐懼、嚴肅面對。

李孟諺表示,大豪雨可能會再有大量泥沙沖刷下來,大地震也可能會造成新崩塌或新堰塞湖,但經專家評估,縱使有新的崩塌或新堰塞湖形成,規模都不會像之前水量累積到9千多萬噸,不過還是要戒慎恐懼。而現階段的做法,是在上游投擲日方研發贈予的水位計,每10分鐘1次嚴密監測水位變化;邊坡則由林保署隨時掌握變動情況。

最重要的是聚落防災,包含堤防加固加高、河道疏浚、開口堤封堤等。李孟諺指出,目前已提供153公頃國有地暫置河道疏濬砂石,每天以約3萬立方公尺砂石量的進度疏濬,目前已累積將近55萬立方公尺,預估到明年4月可達到500、600萬立方公尺,保持河道暢通,以降低土石泥流來襲時的整體風險。

至於對馬太鞍堰塞湖壩體的處置,李孟諺說,除了監測水位之外,也已請林保署針對開闢進入崩塌範圍的施工便道進行再評估。目前有3個方案,其一是從河道進去,距離大約有15公里,最大的風險是汛期時會被沖毀;其次是從林道2側上去,分別是12公里、2公里多,但都非常陡峭,3個方案都會同步並進,盼能讓機具進入減災。◇

★相關閱讀: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