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遭網路詐騙頻傳 國教盟籲媒體識讀納課綱

國教行動聯盟青年部20日舉行記者會,呼籲將「媒體識讀」列入課程綱要應融入的議題,並修訂課綱,明確規範課程時數。(記者宋碧龍/攝影)
國教行動聯盟青年部20日舉行記者會,呼籲將「媒體識讀」列入課程綱要應融入的議題,並修訂課綱,明確規範課程時數。(記者宋碧龍/攝影)

【記者賴玟茹/台北報導】

網路近年成為青少年主要的資訊來源,不過AI生成內容與詐騙手法變化極快,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呼籲,將媒體識讀列入課綱應融入的議題,並修訂課綱,明確規範課程時數。教育部回應,課綱已將「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列為核心素養。

國教行動聯盟20日舉行記者會,王瀚陽表示,學生現在所學的基本教育,不足以因應OpenAI最新模型生成近乎真實的動態畫面,如何「分辨、查核、防詐」成為青少年最迫切需求,希望教育部透過「列入課綱」、「師資增能」等以回應學生迫切需求。

國教盟青年部執行長李雨函表示,社群演算法為流量推送聳動內容,缺乏媒體素養知能的學生,常成為假訊息受害者,甚至擴散者,若學校只講理論、上課時數又不足,等於讓孩子赤手空拳面對資訊洪流。

國教盟今年初公布「2025年台灣青少年最關心的10大議題」,蒐集全台8,743份有效問卷,調查結果,「從小學會分辨網路資訊、預防詐騙與錯誤訊息」高居青少年關心議題第1名。

教育部2023年發布「數位時代媒體素養教育白皮書」,強調「批判性思考」為核心的5大能力(分析、創造、反思、行動與參與),也將行政院2018年「防治假訊息危害專案」納入,並結合108課綱「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核心素養;教育部表示,相關內容均融入社會、科技等領域實施,高中以下教科用書依課綱編審,均有媒體素養教育相關內容。

李雨函說,面對AI時代網路資訊真假難辨,校園若只停留在宣導,學生仍然「知道要小心、但完全不會分辨查核」。

國教盟青年部資訊總務長劉啟立表示,生成式AI影片技術快速進化,像OpenAI最新的Sora2模型,使「辨識假影片」變得愈來愈困難。

國教盟呼籲,教育部將「媒體識讀」融入課綱議題,且將相關研習納入教師在職進修學分與補助,提供模組化教案與實作研習,並盡速成立跨部會教材資源平台,建立全國媒體素養教材資料庫。◇

延伸閱讀
教團力挺教師 籲增輔導加給
2025年09月26日 | 1個月前
虐童致死 調查:逾九成認刑罰太輕
2025年05月22日 | 5個月前
國教盟籲學生健檢納心理篩檢
2025年04月23日 | 6個月前
禁私中入學考?家長籲檢視公立教育
2025年03月19日 | 8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