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模式」類比「複製矽谷」 經長:不怕掏空
台美關稅談判剛完成第五輪實體磋商,行政院提出擴大對美投資的「台灣模式」,協助美國打造產業聚落。經濟部長龔明鑫3日表示,台灣將科學園區的成功經驗分享給友邦,不僅為產業布局全球,更透過強化合作帶動台灣發展。他也以美國矽谷為例,反駁產業會因此遭到掏空的質疑。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2日說明,有關擴大對美投資,台灣提出有別於日、韓、歐盟的「台灣模式」,以企業自主規劃,搭配政府金融信保,透過台美「G TO G」(政府對政府)模式合作,共同開發產業聚落,以降低企業海外投資的成本與風險。外界解讀,此舉是協助美國打造「類科學園區」。
龔明鑫3日受訪時指出,經濟部政策一向秉持總統指示,讓產業「立足台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台灣科學園區的發展模式享譽國際,也讓許多國家想要借鏡。
對於技術與產業外移,可能導致台灣遭到「掏空」的疑慮,龔明鑫以矽谷為例表示,「美國矽谷很成功,大家都想要複製或連結矽谷,但沒聽說過矽谷因此被掏空,反而更強大」。他認為,把台灣科學園區的成功經驗分享給友邦,對科學園區本身也是正向循環。
國科會則指出,台灣科學園區是世界模範,為協助廠商全球布局及擴展國際市場,將在符合國家利益與互惠的前提下,與相關部會合作,評估協助友好國家發展科學園區。同時協助廠商解決在台面臨的缺工、缺地等問題,透過向外擴散,尋求新的製造基地與海外市場。
至於具體合作方式,龔明鑫說明,由於各國條件不同,模式將具備彈性,因此稱為「類」科學園區。他舉例,有些國家政府可能願意提供土地、水電設施與行政措施等優惠條件,其他國家條件或許不同,未來將視個別情況調整合作方案。
此外,有學者示警,該模式恐面臨投資規模不同、供應鏈效益削弱,以及勞動文化差異等挑戰。龔明鑫回應,台灣勞動條件受《勞基法》保障,而美國等友邦雖制度有別,但都遵循國際勞工組織(ILO)的相關規範,會與友邦討論如何落實。
立委:與美合作賺錢 非送錢
對於政府提出的「台灣模式」,立委鍾佳濱受訪時表示,過去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就有類似倡議,可以視為台灣經濟實力的延伸,也是跟當地政府、民間企業合作。他說,國際上的經濟及貿易的合作與交流,都帶有互惠原則,只要在此基礎之上,任何的模式都可以討論。
立委吳思瑤則說,這可以在美國打造台灣的半導體資通訊產業聚落,往更正向的台美密切合作發展,台灣要跟美國攜手賺大錢,這不是送錢。她認為,台灣模式是好的事情,在全世界擴大對美投資的趨勢下,台灣與其抗拒,不如打造無可取代的地位。
台美談判 卓揆盼月底前有進展
對於目前美國政府因撥款不足,導致聯邦政府關門停擺,是否會影響台美達成關稅協議的時程?行政院長卓榮泰3日備詢時表示,目前台美已經完成最後的技術性磋商,但還沒進行總結性會議,美國與其他國家的總結會議都有一定模式,這個模式現在無法預測,至於美方國內有變化情況,他認為,一個政府不會長時間停滯下來。
卓榮泰表示,鄭麗君最近一次與美方磋商,雙方沒有談到最後的期限,但雙方都有共識要盡快達成,若用10月底來做個想像,足以讓雙方政府在最後階段做更多準備,達成最後協議,政府也朝這個方式進行。至於10月底是否有機會達成最後結論?卓榮泰表示希望如此。
立委翁曉玲質疑,美方公開資訊並未提及「暫時性關稅」字眼,政府對談判內容卻遮遮掩掩,讓外界一頭霧水。卓榮泰回應,美方在談判提到,達到最後協議稅率都可能再調整,我方會爭取更好,但不代表會付出非常多不合理的代價,而是雙方基於一種合作的模式。
卓榮泰也重申三大爭取,包括爭取更合理的對等關稅稅率;爭取最惠國稅率,對等關稅不疊加;以及併同232條款磋商合理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