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皮箱時代來臨 陳宗賢:台商帶資金布局全球

被譽為「亞洲彼得.杜拉克」的聯聖集團創辦人陳宗賢教授,23日出席「2025全球產業脈動與海外台灣企業影響力經貿論壇」,以五十年企業實戰經驗分享「新常態」與「新皮箱」兩大觀點,勉勵台灣企業把握轉型契機、勇於投資並布局全球。
陳宗賢曾輔導逾3000家企業、歷任71家企業的專業總經理或經理人,出版商管書籍超過50本,並曾締造三年營收成長139倍佳績。
陳宗賢表示,全球與台灣產業環境已進入「新常態」,其中最重要的兩件事就是轉型與創新。「全世界都在改變,科技推動得更快,轉型和創新缺一不可。很多人知道卻沒做,這是最大的挑戰。」
他回顧台灣經濟發展,認為台灣不只一次創造經濟奇蹟:「1966到1990年是第一次,叫做代工奇蹟;1990到2015年是第二次PC奇蹟。」他早年投入電腦產業,看著台灣個人電腦在全球市場發光,「全球九成以上的個人電腦與主機,都由台灣三大集團供應。」如今,他看好AI與虛擬技術帶動的第三次經濟奇蹟,強調「沒有人、沒有企業可以逃得掉」。
陳宗賢也提醒,勞動市場供需逆轉將成長期挑戰。台灣目前人口約2330萬,「到2050年可能不到2000萬,2070年甚至可能低於1500萬」,他呼籲企業未雨綢繆。
談到永續趨勢,他指出ESG已成不可逆的潮流,「個人也好、企業也好,都應該及早布局,購買碳權、準備面對碳稅。」
接著他分享「新皮箱精神」──從帶著皮箱跑遍世界做生意,到今天要「帶著錢走向世界投資」。陳宗賢說,1986年台商開始外移至東協,1990年代轉向中國,如今不少台商回流創造逾10萬個就業機會,但企業下一步更要全球佈局。
他以自身管理經驗為例,經營的被動元件集團在海外設有七座工廠、台灣三座,「關鍵在於『就近供貨』。做內銷要能四小時到貨,國際市場要做到一天到貨,這就是贏家。」
陳宗賢總結,「過去的舊皮箱是到處找生意,現在的新皮箱是帶著資金去投資。」他鼓勵企業以國際視野積極布局,「只有真正走向世界、帶著錢去投資,才能在新常態中抓住下一波成長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