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簽證新制 評論員:解決濫用問題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簽署行政令,將H-1B簽證申請費用大幅提高至每年10萬美元。對此,評論員表示,川普此舉就是希望H-1B不要遭到濫用,所以拉高成本後,若美國公司願意付錢的話一定會是需要對方的能力,否則就只是把美國人能做的讓給外國人來做;時事評論作家則認為,這是這是川普在美印關稅對撞的當下,作為對印度總理莫迪施壓的短期槓桿。
美國的H-1B計劃每年向引進專業領域臨時外國工人的雇主提供6.5萬個簽證名額,另有2萬個簽證名額提供給擁有碩士等更高學位的外國雇員,根據政府數據,印度在去年H-1B簽證中佔比71%,中國則是11.7%。
對此,網路節目「美中台戰情室」主講人趙君朔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此舉基本上就是希望不要有人濫用H-1B簽證,而是希望能夠多用美國人,因為有些職位本來是可以聘用美國人,但卻因為聘用外國人的成本較低、薪水較低,導致美國人失去了這機會。因此新制等同提高簽證成本。
談到短期影響,趙君朔分析,短期來看,公司可能不願意再幫新的外國人申請簽證,因為成本太高,如此可能會增加美國人的就業機會,因為美國的大學生也多,但美國的就業市場並不好,年輕人失業率也不低,如此就有機會增加故用美國人的機會。
至於長期影響,趙君朔繼續表示,若美國公司、機構真的願意付錢的話,這代表他們一定需要對方的能力,因此就能改變現行浮濫申請簽證的狀況,這應該是川普政府最希望能夠改變的,在這個政策出來後應該很快就能改變現狀。
至於對哪些國家的衝擊,趙君朔說,中印影響最多,因為印度有很多工程師或者是有些工作是被外包給印度工程師,而中國也有不少人有類似情形,因為這兩國是留學生的大宗,中國學生很多是讀理工、工程、科學等領域,畢業後就容易在美國找工作,印度也是類似的狀況,特別是資訊方面。
是否會影響台灣,趙君朔認為,台灣人會受到衝擊,但數目不會這麼大,因為美國主要是像google等系統商,並非偏向硬體製造,所以台美兩地需要的理工人才不太一樣,除非台積電在美國規模越來越大,否則硬體製造的人想要有好發展,台灣仍是首選,若考量薪資且想要留在矽谷的科技公司的話,有些人可能會受到衝擊。
時事評論作家趙曉慧在臉書上表示,這是川普在美印關稅對撞的當下,作為對莫迪施壓的短期槓桿。透過印度IT產業間接傳導到政治層面。印度IT外包龍頭總部設在印度,其海外營收大宗來自美國,H-1B 長年佔這些公司派駐美國工程師的主力簽證。
趙曉慧指出,大量印度工程師靠 H-1B 在美工作,這不僅是家戶經濟,也是外匯來源。川普的簽證新制等於卡住人才出口,對印度中產與專業階層衝擊大。印度產業協會與媒體已表達「不公平」、「針對性」,這些聲音最後都會反射到莫迪政府。
為何是短期槓桿?趙曉慧說,因為新政公告的施行只定 12 個月,留出迴旋空間,很可能邊執行邊談判。若印度願意讓步,美國可隨時宣布「縮減或豁免」,而川普另一個政治考量就是美國的期中選舉。
趙曉慧分析,設定試行12個月,等於先觀察法院、國會和輿論反應,避免一上來就永久化,風險過高。川普未來可觀察對勞動市場與企業用人的實際衝擊,再決定是否延長。川普設定為試行12個月,能靈活調整政策強度,方便在選舉週期中操作。
最後,趙曉慧指出,台積電基本上不在受波及的範圍內,原因在於簽證使用型態不同。從台灣總部或其他海外據點調派到美國分廠(亞利桑那廠),用的是 L-1 (公司內部調派簽證),這不在川普這次 H-1B 新費的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