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入股英特爾 助美布局對中科技競爭

AI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宣布將投資英特爾(Intel)50億美元。(Hector RETAMAL and Fabrice COFFRINI / AFP)
AI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宣布將投資英特爾(Intel)50億美元。(Hector RETAMAL and Fabrice COFFRINI / AFP)

【記者宋唐、易如/報導】

美國晶片巨頭輝達(NVIDIA)日前宣布將斥資50億美元入股英特爾(Intel)。這項交易一方面顯示了美國總統川普讓製造業回歸戰略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則可視為是美國針對中共AI(人工智慧)競爭的戰略布局。

根據聯合聲明,兩家公司未來專注於利用NVLink技術無縫連接輝達和英特爾架構,將輝達在AI和加速運算方面的優勢,與英特爾的CPU技術和x86生態系統相結合,為客戶提供尖端解決方案。此外,輝達將以每股23.28美元的價格購入英特爾普通股,總計投資50億美元。

幾週前,美國政府收購了英特爾10%的股份、價值近90億美元,而日本軟銀也投資了英特爾20億美元。

曾為半導體界龍頭的英特爾,過去十幾年來因多次決策失誤,錯失了智慧型手機和AI技術革命的兩次商業良機,如今遠遠追不上同行超微(AMD)與輝達,晶片製造能力也日漸落後於台積電與三星。

對於英特爾而言,現在亟需推出能讓客戶感興趣的產品,與輝達合作是一個及時而明智的選擇。

科技分析師艾夫斯(Dan Ives)認為,「這對英特爾來說是一筆改變遊戲規則的交易,因為這將其推向了人工智慧領域的中心位置。」

艾夫斯坦言,在美中AI軍備競賽中,輝達與英特爾的合作進一步鞏固了美國的領先地位,因為「英特爾現在正從落後者變成催化劑」。

輝達投資背後或有政治考量

儘管白宮高級官員表示,美國政府並未參與輝達與英特爾的交易,但這項交易無疑符合了川普政府讓製造業回歸的戰略。

2025年7月26日,全球領先的圖形技術和數字媒體處理器供應商輝達(NVIDIA)位於加州聖塔克拉拉總部外景。2025年7月26日,全球領先的圖形技術和數字媒體處理器供應商輝達(NVIDIA)位於加州聖塔克拉拉總部外景。(周容/大紀元)

川普8月表示計畫對進口半導體與晶片徵收100%關稅,但不包括承諾在美國生產產品的供應商。目前。蘋果公司已承諾擴大其在美國內業務。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分析師認為,輝達這一決定背後可能有政治考量,一方面希望在美國實現投資多元化,同時也想贏得美國政府的好感。陸媒的評論更直言,這是一項帶有地緣政治意味的戰略聯盟。投資英特爾50億美元,對輝達的財務影響微乎其微,但政治層面的收益卻十分顯著:此舉與美國政策方向一致。

前台積電採購經理薛宗智對《大紀元》表示,50億美元不算大筆投資,一座晶圓廠需耗資幾百億。對輝達來講,投資50億既可符合對川普政府的承諾,又可以賺錢。

前台積電(TSMC)採購經理薛宗智。前台積電(TSMC)採購經理薛宗智。(薛宗智提供)

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對《大紀元》表示,英特爾現在必須要有人支持,它需要資金注入及更多的技術能力,否則美國本土晶片製造業的龍頭就消失了。在一定程度上,或許是川普從中撮合,讓兩方合作順利達成。

台灣勵志協會執行長賴榮偉向《大紀元》表示,川普希望美國找回半導體霸主地位,輝達當然有政治考量,如果不考量可能就要繳很多稅,但它一定也有市場、技術的考量;英特爾跟輝達本來應該是競爭關係,現在強強聯手,裡面或多或少可能也注意到了中共國企龐大資本的威脅。

民主國科技公司合縱連橫

今年8月,美國政府利用拜登時代《晶片法案》(CHIPS Act)資金入股英特爾,並取得10%的股份,成為其最大股東。

觀察人士認為,華盛頓此舉是「先發制人」,利用國家資本阻止高科技公司的人才和技術轉移到其他對手國家,是加大力度贏得美中科技競賽的更廣泛趨勢中的一環,面對一個不遵守既定貿易規則的政權所主導的經濟體,美國此舉實屬必要之舉。

賴榮偉表示,AI已成為很多國家最重要的戰略性產業,各國政府都在想辦法用政策、資金和各種行政程序支持AI產業。

他提到,在接軌全球化的過程中,世界本來對中國是寬容的,但大家發現跟中共交流,一開始可能短期獲益,但最後可能連本帶利全部被拿走,甚至人才也被偷走。

賴榮偉說,現在很多科技公司都在合縱連橫,英特爾跟輝達合作,輝達也跟台積電有合作,英特爾又跟台積電合作,但這都是在民主國家科技同盟裡面的合作。現在大家對於中共的高科技有所提防,這是主要工業國的共識。

台灣勵志協會執行長賴榮偉。台灣勵志協會執行長賴榮偉。(賴榮偉提供)

美中AI差距及未來競爭

根據美國智庫蘭德公司4月發布的報告,美國AI運算能力大約是中國的10倍,這種運算優勢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轉化為更廣泛的經濟優勢。但中共會繼續吹捧AI突破以動搖美國的信心。

薛宗智表示,一個完整的AI基本上有四個層面:硬體層、軟體層、資料層及應用層。現在中國在硬體部分至少還有超過10年的差距,它買不到最好的運算器,透過黑市購買數量比較少,所以一直在囤貨。但中國的資料太多了,而且還一直在增加,這才是最需要擔憂的地方。

葉耀元表示,中國現在最缺乏的是運算能力,沒有運算能力,兩方的差距可能會越來越大。人才不見得沒有,但可能還沒有美國那麼多。他說,AI產業是下一個工業革命的核心,美國不能輸,如果科技上面輸掉了,連帶的也將輸掉威信。

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資料照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資料照(宋碧龍/大紀元)

葉耀元說,未來會看到更多這種不同技術、不同公司的平行合作及更大的串聯,當彼此之間技術可以分享的時候,就會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應,最後的結果一定是不可限量的。

「老實說,這也是一種嚇阻。」他說。

賴榮偉表示,美中AI差距五、六年跑不掉,千萬不要被中共大外宣帶偏。中國AI新創公司DeepSeek的大型語言模型剛推出時,嚇到整個華爾街,但慢慢大家明白,中共的過度宣傳語言掩蔽了真相。◇

延伸閱讀
歐盟商會:歐中貿易恐成單行道
2025年09月19日 | 5天前
柯克遺孀接掌「美國轉捩點」
2025年09月19日 | 5天前
中國車企內捲 奧迪五折甩賣
2025年09月19日 | 5天前
輝達英特爾結盟 台積龍頭地位穩
2025年09月19日 | 5天前
美擬重返阿富汗 監控中共核武
2025年09月19日 | 5天前
上汽擬大幅削減印度合資企業股份
2025年09月19日 | 5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