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載具世界寶座 臺灣坐穩了嗎?

近期,國防部基於軍事戰略指導,預計投入500億採購5萬架無人機,以因應現代防衛作戰需求。因此國人進一步要問,無人機「世界寶座」,臺灣坐穩或準備好了嗎?
觀察產官學三個面向,或許能看出端倪。
地方政府策略
借勢整合 在地產業有春天
無人載具,從農用、偵測、製造、休閒、商用至軍用……全球的年產值巨大,彰化市長林世賢提到,無人載具的產值將超過電動汽車。因此也將被列為核心產業項目。
彰化的傳產量能,如何接軌無人載具的全球勢頭?
● 守住臺灣製造優勢 在地轉型
彰化係一製造業重鎮,主力產業包括金屬製品製造業、紡織業與機械設備製造業,早就形成精密機械產業聚落,三十年來,創造出許多的「隱形冠軍」。
林世賢市長語帶自豪的說:「斷指精神,是彰化精神!」40歲以上男性,因操作機械疏忽,多見工傷斷指者。正因為彰化蓄積了特強的製造優勢,所以不需要新設園區,即可以接軌無人載具產業如零組件、馬達、機殼、感測器與AI軟體。
● 無人載具產業聚落應勢整合
林世賢認為,無人機產業屬於「低空革命」,關鍵在於整合、媒合並協助企業轉型,這是當前可以努力的方向。
目前已協助成立無人載具社群平臺,有400餘位中小企業主和產業相關人員加入,其中不乏博士學位者、上市櫃公司代表人員,此開放平臺具有交流、諮詢、訊息提供及整合功能。新型產業聚落正在成形,共同探尋新機會。而擁有製造業、綠電、地理及交通優勢的彰化,更有機會站在全球性機遇的結點上。
● 組「非紅供應鏈」 順勢做國際夥伴
林世賢受邀以市長身分帶領50位廠家,出席AIT辦理之臺美無人機論壇,議程中談及合作模式,美方提議「不當供應鏈,要當合作夥伴!」同出資金,共同研發和共享成果。並在國內下單、生產,圖資不外流,組建非紅供應鏈,這是符應國際趨勢的合作思維。
以臺灣的科技創新能力、總體經濟影響力和非紅供應鏈中的關鍵角色,於無人載具的合作與聯結上,臺灣會被找到且正發生中。
產業領域執行
企業只要想做,就會有路!觀念決勝
「彰化無人機聯盟」顧問游富洋指出,金屬與機械製造業轉型無人載具產業,門檻不高,加上臺灣擁有AI晶片的發展優勢,企業只要想做,就會有路的。
● 找出路 整合並「模組化」是關鍵
無人機一般包含機身、電池、馬達、螺旋槳、飛行控制器、感測器、相機、圖傳系統、穩定和導航的陀螺儀及各種感測器等。組件模組化後即可以快速組裝操作。
早期彰化小工廠林立,只做小零件,單項產品雖一批次產銷百萬個零組件、但量大利潤小,游富洋認為轉型做無人機,彰化企業都有能力做。但一個企業不能大小零件全包,須透過整合走向「模組化」生產,並組成產業鏈,產業價值遠高於「單品」單打獨鬥。
一顆螺絲和一成型模組,誰的附加價值大?
●建構交流平臺,產業整合更靈活
游富洋成立了兩個無人機交流平臺,讓訊息公開流通,企業可自行交流,連結十分靈活,模組化團隊可自主成型。游富洋重複說道:整合意義大!共享專業才有機會共贏。
於實際案例上,一家賣飲料機臺公司和4~5家企業合作,在彰濱工業區設廠,投入無人機載具生產工作;另一工具機控制器大廠,跨界聯手成立無人機與機器人等新科技廠。而在平臺上,目前有兩家美國投資公司,正尋找和彰化傳統產業轉型合作的機會。
● 轉型無技術問題,心態第一
實施新關稅稅率後,工具機出口受創最為慘重,轉型做無人載具,游富洋強調市場份額大到不行,而且臺灣有晶片研發能力,樂觀評估,此刻是轉機也是契機。
「願意參與和整合,就贏了!」無人機使用的電池、引擎和馬達,彰化產業具有相當實力,烏克蘭無人機馬達即來自臺灣,於農用和商業用途上,市場更為龐大。「技術絕無問題,心態才是最主要的!」游富洋語重心長的說著。
人才培育搖籃
產業落地與科普風氣是關鍵
無人載具專業人才的培育上,虎尾科技大學「飛機工程系」是無人機工程師養成的搖籃,同樣有跨領域的屬性。
● 系所合作養成專業人才
飛機工程系系主任呂文祺博士表示,僅他的專業領域「衛星系統設計」一項就跨多個領域,通訊、電力、控制系統各有專業。
因此在無人載具人才培育方面,以虎科大「電機資訊學院」、「工程學院」為例,兩個學院有十來個系所,一樣須有跨系連結與整合概念,才能為無人載具產業培訓出發展性人才。
●教學特色從工程面出發
虎科大無人機相關課程,無論是機械、電子、電機,資通領域,都從工程面出發。
碩士生進來,要先自己嘗試組裝一臺能飛起來的無人機,從實作角度去學習無人機專業;學習目標不在飛機設計,而是整個系統的整合、組裝,以及應用技術的開發。不用遙控器,讓飛機自動飛行,亦即由手動到自動起飛,並使用衛星導航,讓飛機飛到設定的地方,發展的軌跡裡看見工程設計的基本功實力。
● 與產業界結合人才對接
呂文祺近年的觀察,中國無人機曾為農業帶來低成本、高效率的應用,但因國安問題,政府排除紅色供應鏈產品,致使農用無人機市場起了重大變化。
也因受戰爭威脅的國安議題,政府具體釋出國防需求訂單,業者普遍認為這是一個轉型機會,由農用轉向國防,無人機軍用產業開始形成,開始大幅拉升薪資,培養的人才與產業對接起來,教與學和產業間保持了良性循環。
●打造無人機的科普風氣
就教育單位而言,呂文祺指出,虎科大於無人機的研發能量與人才培訓方面,應屬於領頭羊,他更希望能跟產業界結合,同時推廣無人機教育進入中小學校園,並在社會普及,蔚成無人機的科普風氣!有更開闊的出路,學生會更有興趣選讀無人載具相關的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