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貿的兩大戰略風險

2025年4月15日,一艘集裝箱船停靠在中國東部山東省青島港。(AFP/China OUT)
2025年4月15日,一艘集裝箱船停靠在中國東部山東省青島港。(AFP/China OUT)

⊙王赫

9月8日,中共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按美元計,1~8月,中國貨物出口同比(較去年同期相比)增長5.9%,進口下降2.2%,進出口總額增長2.5%。與2024年比較(三者全年數據分別是5.9%、1.1%、3.8%),中國外貿的頹勢已很明顯了。

環比(與上一統計週期相比)更是如此。8月,中國出口3,218.1億美元,環比增加0.1%,屬原地踏步(還低於6月的3,252.3億美元);而進口2,194.8億美元,環比下降1.8%,可謂大逆轉(7月進口2,235.4億美元,環比增長6.2%)。

2025年中國外貿的頹勢 源自美中關稅戰2.0

美中關稅戰2.0開打之前的今年頭三個月,中國對美出口同比增長9.1%,這主要是「搶出口」效應。但是,美中關稅戰2.0之激烈,遠超人們的想像,導致中國對美出口大幅下降。根據中共海關總署數據,以美元計價,4月同比減少21%,5月同比減少35%,6月同比減少16%,7月同比減少22%,8月同比減少33.1%(環比則下降11.8%)。

匯總來看,今年1~8月,中國對美累計出口2,829.55億美元,較2024年同期下降15.5%。這是個什麼概念呢?試與川普第一任期的美中關稅戰(2018-2019)相比較。2018全年,美中關稅戰第一年,中國對美出口4,784.23美元,居然同比增長11.3%(超過了當年的中國總出口同比增速9.9%);2019全年,中國對美出口4,185.09美元,同比下降-12.5%(當年中國總出口同比增速0.5%)。概言之,美中關稅戰2.0來勢凶猛,超過上次。

目前,美中關稅戰暫時休戰,主動權在美方,川普政府吊著中共,中共不願打也不願意大讓步,進退兩難。美中關稅戰2.0的長期化,大大動搖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大量外資撤離中國,使中共的「穩外資外貿」的難度空前,中國的外貿外資基本盤在晃動。

美中關稅戰2.0 可能加速中國進口結構低端化

美中關稅戰2.0,不僅使中國對美出口大幅下降,使從美進口也兩位數下降。今年1~8月,中國自美進口971.1美元,同比下降11.0%。下降因素裡,在中共的報復之外,也有中國經濟自身的問題(需求不足)。這種下降,對中國經濟並非好事。

這裡僅討論一個問題:中國進口結構的低端化。按常理,中西科技差距較大,中國要產業升級轉型,應多進口高端產品。但從下表看,與2018年相比,過去六年進口產品結構並未提升,反而有所低端化。

2024年機電產品進口額9,850.16億美元,僅比2018年的9,655.61億美元高出2.0%。高新技術產品進口,2024年比2018年僅累計增長12.1%。積體電路進口,2024年比2018年也僅高出23.58%。

機電產品在全部進口中的比重,2018年為45.21%,2024年已降到38.1%,不足四成;高新技術產品,2018年為31.44%,2024年已降到29.1%,不足三成;只有積體電路,2018年為14.61%,2024年為14.92%,略有提升。顯然,從2018年到2024年,中國進口結構技術含量在下降。

有中國學者認為:主要原因是國內市場需求不足,美國高技術產品出口限制的效果並不明顯。因為2024年美國對中國的高技術產品出口,以及中國的自動數據處理裝置和積體電路進口都是較快增長的。

但是,美中關稅戰2.0開打後,在國內市場需求不足依然存在之外,美國高技術產品出口限制的因素可能將顯著提升,因為美中脫鉤在加速、走向「細節化」。

而且,最近幾年,中國從主要發達地區進口下降。例如,2024年,從歐盟進口下降4.4%,從美國進口下降0.1%,從日本進口下降2.6%,等等;2025年1至8月,從歐盟進口下降4.8%,美國下降11.0%,澳洲下降13.0%,英國下降6.2%。如果這個趨勢強化,將極不利於中國進口結構的升級。

美中關稅戰2.0 或催生亞洲替代供應鏈

美中關稅戰2.0不是孤立的,川普將其放置在全球「對等關稅」的大棋局裡。全球「對等關稅」,實質是建立了一個針對中共的關稅同盟:美國不僅對中國高關稅,也對中國通過第三國(地區)轉運到美國的商品也額外徵收40%關稅。這樣做的戰略效果,就是加速了全球供應鏈重組。

怎麼重組呢?且看2023年3月英國《經濟學人》週刊創造的一個新概念——Altasia,意即從日本北部的北海道,經過韓國、台灣、東盟國家到孟加拉國,並一直延伸到印度西北部的古吉拉特邦,這一新月形地帶將取代中國成為新的「亞洲替代供應鏈」。《經濟學人》並列出5個支持指標:第一,2022年前9個月,這14個經濟體對美國的出口額超過6,000億美元,與中國對美出口額大體相當。第二,該區域的勞動年齡人口以及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總和都超過中國。第三,該區域許多國家的工資水平遠低於中國。第四,Altasia的很多成員國也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成員國,這一協定為中間品的延展提供了制度基礎。第五,很多跨國公司已經將投資從中國轉移出來,並持續增加在新月形地帶的投資。

「Altasia」是否能夠成型?取決於中美在該地區的競爭和相關國家的選擇,不是短時間內的事情。不過,川普的全球「對等關稅」政策已經先聲奪人,這對中共是個戰略性的威脅。

結語

中國外貿的頹勢已顯,未來幾個月將更趨嚴重,並將制約中國經濟增長(2025年上半年,按中共官方數據,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提高到31.2%)。這還不是最嚴重的。美中關稅戰2.0可能加速中國進口結構「低端化」和催生「Altasia」,這才是中國外貿面臨的長期風險。◇

延伸閱讀
以色列空襲卡達 白宮:遺憾
2025年09月10日 | 3天前
婚姻登記中心 進校設攤惹議
2025年09月10日 | 2天前
中國7成年輕人 受失眠困擾
2025年09月08日 | 5天前
拍《神奇柑仔店》 天海祐希扮老
2025年09月09日 | 3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