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桃推護腎講座 腎友中秋安心享美食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腎臟內科與營養科近日共同舉辦「護腎好生活 腎臟病講座」。(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提供)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腎臟內科與營養科近日共同舉辦「護腎好生活 腎臟病講座」。(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提供)

文/記者陳建霖

台灣的透析發生率與盛行率長年居於世界前段,腎臟健康議題備受關注。隨著中秋佳節將至,月餅與烤肉等應景美食雖然令人期待,卻也隱藏高糖、高油與高磷的風險,對腎臟病友是一大考驗。

為協助腎友安心過節,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腎臟內科與營養科近日共同舉辦「護腎好生活 腎臟病講座」,由專科醫師、營養師與個案管理師攜手,帶來醫學知識與健康飲食實作,協助病友在日常中守護腎臟。

腎臟科主任巫宏傑醫師以「ABCDE 五大指標」深入淺出講解腎臟保健重點。他說明,A代表「尿蛋白」、B是「血壓」、C為「膽固醇」、D是「糖尿病」、E則是「腎絲球過濾率」。若能透過定期檢測與自我監測掌握這五項指標,就能及早發現異常,避免腎功能進一步惡化。

腎臟內科個管師林欣屏提醒養成「少油、少鹽、少糖、少加工品」的飲食原則。腎臟內科個管師林欣屏提醒養成「少油、少鹽、少糖、少加工品」的飲食原則。(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提供)

講座也結合應景食物示範。營養師林暐庭帶領實習生親手製作「冰皮月餅」,選用糯米粉或玉米粉作為外皮,搭配地瓜、芋頭等低磷食材作內餡,不僅口感香甜,也大幅降低對腎臟的負擔。林暐庭提醒,傳統月餅多含高糖高油,病友若能以冰皮月餅取代,不僅更健康,也能享受節慶氛圍。

中秋另一重頭戲烤肉,營養團隊也分享「聰明選食材」的小撇步。建議以新鮮魚肉、白肉、菇類與彩椒取代香腸、培根、熱狗等加工品,並自製簡單的低鈉調味料,避免高鹽醃製醬料,既能降低腎臟負擔,也讓聚餐更美味安心。

腎臟內科個管師林欣屏則提醒,腎功能會隨著年齡逐漸退化,日常防治才是關鍵。她呼籲,民眾應從生活做起,包含控制血糖、血壓與血脂,不隨意使用止痛藥或偏方,並養成「少油、少鹽、少糖、少加工品」的飲食原則,搭配規律運動與健康生活型態,才能有效延緩腎功能惡化。

林欣屏進一步指出,維護腎臟健康必須從生活細節著手。桃園醫院組成跨領域照護團隊,整合醫師、護理師、腎臟照護衛教師與營養師,持續舉辦病友衛教活動與座談會。透過專業指導與病友互相交流,不僅能提升自我照護能力,也幫助家屬更了解腎臟病的防治觀念。◇

延伸閱讀
減少腸道細菌產生毒物
2024年12月25日 | 10個月前
小心! 5症狀腎臟亮紅燈
2024年07月02日 | 1年前
尿液逆流 害男嬰左腎長不大
2024年04月02日 | 1年前
婦健檢發現自己有三顆腎
2024年04月26日 | 1年前
預防腎病 國健署提黃金八守則
2023年03月09日 | 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