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現精神科就診潮 醫揭三因素

醫師表示,青少年特別容易「情緒風暴」,存在生理、心理、環境三大原因。示意圖。( Shutterstock)
醫師表示,青少年特別容易「情緒風暴」,存在生理、心理、環境三大原因。示意圖。( Shutterstock)

【記者賴玟茹/台北報導】

在台灣,自殺死亡常為10大死因之一,時隔14年,自殺重回台灣10大死因,其中15至64歲皆上升。醫師分享,臨床觀察,暑假過後,湧現一批青少年前來身心科就診,為何青少年容易出現「情緒風暴」,主要牽涉生理、心理、環境三大原因,青少年的荷爾蒙像海嘯一樣席捲而來。

自殺時隔14年重回台灣10大死因,其中15至64歲皆上升。據衛福部統計,2024年自殺死亡人數為4‚062人,較2023年增164人,增幅為4.2%,每10萬人口有17.4人因自殺死亡,自殺標準化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13.4人;2024年0至14歲、 65歲以上自殺死亡人數較112年下降,其餘年齡層均呈上升。

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銀光學苑主任袁瑋表示,暑假過後,湧現一批青少年前來身心科就診。有些青少年暑假期間乏人管理,像脫韁野馬般失序,不只頂撞父母甚至以生命威脅,診間常聽到中年父母提出類似困擾。越來越多的青少年走進身心科,有些是因為不想上學,有些是人際關係出了問題,還有些是情感上的困擾。

袁瑋說,青少年特別容易「情緒風暴」,存在生理、心理、環境三大原因,生理上荷爾蒙像海嘯一樣席捲而來,負責情緒的「邊緣系統」被強烈刺激著,但負責冷靜思考、控制情緒的「前額葉」卻還沒發育完成,就像是油門踩到底,煞車卻還沒裝好。

「等他長大就好了!」是許多家長的想法,袁瑋說,研究顯示,青春期的心理問題如果沒有妥善處理,會像影子一樣跟著孩子一輩子,在職場、婚姻中重複著相同的痛苦模式。

袁瑋說,青少年正處在充滿矛盾與變化的階段,父母若能成為「安全的避風港」,孩子就更有勇氣去探索、嘗試,遇到困難也敢來求助。研究顯示,只要青少年能感受到「自在與人相處」「知道別人對自己的期望」「對生活有掌控感」,性格就會往正向發展,情緒更平穩、做事更認真負責。父母只要成為「夠好的父母」就已足夠。◇

※珍惜生命,自殺不能解決問題,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

延伸閱讀
「捲也沒用」陸師揭升學殘酷競爭
2025年07月02日 | 4個月前
何衛東遭爆已死亡 習處境不妙
2025年05月26日 | 5個月前
少女自殺率升高 疑與社媒有關
2025年05月18日 | 6個月前
輕信抖音無良影片 老人走絕路
2025年03月17日 | 8個月前
心靈CPR 接住脆弱的心
2024年11月30日 | 11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