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捲也沒用」陸師揭升學殘酷競爭

中國底層百姓將教育視為唯一的翻身希望,卻使學生成為承壓主體。示意圖。(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中國底層百姓將教育視為唯一的翻身希望,卻使學生成為承壓主體。示意圖。(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記者程木蘭、駱亞/報導】

在中國,升學已不再只是孩子個人的教育提升,而是一場全家動員的「階級保衛戰」。從課餘補習競賽到家庭財力透支,從大學擴招到就業困局,教育系統內的壓力早已不堪重負。

教育博主「@趙九妹父母智慧」近日在網上熱議的一場講課中,直言不諱的分析了高考(大學入學考試)制度與內捲(惡性競爭)現實。她向高中班的學生及家長說明,中國高考分數段清楚對應未來教育層級,自700分的清華北大到200分的專科院校,「分數決定命運」幾乎是鐵律。

她指,一本(一般重點本科,高考成績500多分)錄取率僅有13%,也就是有87%學生進不了重點院校。這種結構實質上已變成一套社會分層工具,而不是知識公平競爭的機制,「你捲沒有用。」

她認為對於無法進入「一本」的學生家庭而言,過度補課只會加劇家庭與孩子的負擔,建議家長適時放手,「承歡膝下樂呵呵」也是出路之一。

北京家長沈先生的觀察更加殘酷,他對《大紀元》說:「孩子如果不讀到碩士,你上完大學都沒有用。你就廢了。」

他認為教育早已變質為資源與階層的競技場,不是拚成績,而是拚資源:「只有百分之十的孩子,是真真正正在那學習的,剩下都是達官貴人和有權力家的孩子在那較量。」

家庭資源消耗與青春的代價

升學不僅吞噬了青少年的青春,也消耗了整個家庭的資源。家長沈先生說,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城市,「家長掙的錢有80%花在孩子身上」,補習、體育、鋼琴、英語,每樣都不能落下。

前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李元華接受《大紀元》採訪時指出,這些投入往往得不償失,不僅造成「學無所成」,更引發家庭經濟與心理雙重焦慮。他形容教育已成為「集體焦慮的陷阱」,而非改變命運的階梯。

李元華指出,底層百姓將教育視為唯一的翻身希望,導致「千軍萬馬擠獨木橋」,學生則成為承壓主體。他認為:「從心理與生理發展來看,孩子根本無法承受這種壓力,才導致普遍的憂鬱與厭學。」

住北京的法學學者劉銘(化名)對《大紀元》說,1990年代末以來中國進行大規模高等教育擴招,已導致「供給過剩」,畢業生遠超市場所需。尤其是各類大學盲目設置經濟、法律等熱門科系,造成嚴重的「產能過剩」。

劉銘說,「很多畢業生進入遊民狀態,無法對口就業,淪為剩餘人才。」他強調應從「唯學歷崇拜」中走出,建立「終身學習」與知識尊重的社會氛圍。◇

延伸閱讀
美股季度表現搶眼 美元走貶引關注
2025年07月01日 | 4個月前
中共設議事機構 習或被架空
2025年07月01日 | 4個月前
【關稅效應】美國人放棄Shein和Temu
2025年07月01日 | 4個月前
川普政府:哈佛大學涉反猶 侵犯民權
2025年07月01日 | 4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