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籲台發展無人系統反制力

9月3日,一架無人機在中共的閱兵活動上亮相。(GREG BAKER/AFP via Getty Images)
9月3日,一架無人機在中共的閱兵活動上亮相。(GREG BAKER/AFP via Getty Images)

【記者吳旻洲/台北報導】

中共3日舉行大規模閱兵,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林穎佑表示,本次閱兵共軍陳展多款無人機、無人戰車、無人潛艦等,顯示未來戰場可能出現大量無人化作戰模式,國軍須及早發展反制能力;不過他也強調,許多展出裝備可能只是「大型模型」,能否用於實戰仍待觀察。

中共本次九三閱兵,陳展「東風-5C」、「巨浪-3」、「東風-61」、「東風-31BJ」等多款洲際飛彈;還展出無人作戰群,包含無人戰車、機器狗、無人潛航器、無人艇、多款無人機等。

對此,林穎佑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分享本次閱兵的觀察重點,首先是中俄朝合作加深,國際格局出現新動態。林穎佑說,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中共、俄羅斯與北韓三國領導人罕見同框,象徵著國際關係的重新組合。

其次在軍事裝備方面,林穎佑說,共軍的武器明顯有參加俄烏戰爭的經驗,特別是反無人機裝置的亮相,突顯中共對無人機戰爭趨勢的重視。台灣與美國等國雖然也積極發展無人載具,但同時也必須思考「反制無人機」的策略,包括硬殺、軟殺及能量武器等,否則恐在未來戰場上處於不利位置。

他強調,對台灣而言,真正需要關注的是無人化部隊的出現,例如無人戰車、無人潛艦、無人艇與「機器狗」等,這些裝備顯示未來戰場可能出現大量無人化作戰模式,國軍必須及早發展反制能力。

另外,中共在閱兵展出一系列「鷹擊」飛彈,林穎佑表示,中共持續發展「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能力,試圖透過各型飛彈營造封鎖與阻隔效果。其中,巨浪三型潛射彈道飛彈與空射核武系統的出現,顯示共軍核武力量已邁向「陸基、海基、空基」的三位一體打擊能力。

林穎佑指出,這對美國而言尤為關鍵,因為中共核武能力的提升,可能會直接影響美國是否介入台海衝突的戰略判斷。

展出或為大模型 實戰力待驗證

不過,林穎佑也坦言,這些武器究竟具備多大實戰效能,仍有待驗證。許多展出的裝備可能僅是「大型模型」,實際後勤與作戰體系能否支撐,仍值得觀察。

至於新亮相的東風系列洲際飛彈(如東風5C、東風31BJ、東風61、驚雷-1)等,林穎佑表示,這些長程飛彈主要是針對美國而非台灣,目的在於全球戰略的威懾。

在空中力量方面,除了戰鬥機之外,還有轟炸機、預警機「空警-600」、運輸機「運-20」、運油機等,林穎佑表示,這些可能是未來對台作戰的重要一環,但閱兵本身更多是宣示性質與政治性,實戰能力仍待後續軍演觀察。◇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