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海纜斷9條 數發部:僅3條、修復中

網傳台灣周邊國內外海底電纜同時有9條斷裂,恐導致台灣「成為孤島內網」。對此,數位發展部2日澄清,強調「國內海纜均正常運作,我國對外連網均不受影響」。數發部指出,台灣共有10條國內海纜、14條國際海纜,目前國內海纜全部正常,國際海纜則有3條仍在修復,但已啟動替代備援路由,確保對外通訊不中斷。
台灣周邊海纜再傳斷線,根據台灣海纜監測平台指出,最新一起是1日下午發生的EAC2東南亞方向斷線,影響台灣至新加坡的傳輸;網站資訊稱,台灣周邊有9條國內外海纜同時斷線。對此,數發部做出上述澄清。
3條國際海纜待修復
數發部表示,目前台灣待修復的3條國際海纜分別為:北亞光纜/北亞海纜系統(RNAL/FNAL)今年7月6日於距香港約260公里處發生斷纜障礙;海纜修復船已於近日抵達,正在維修,預計9月10日修復完成。
市通市海纜系統(C2C)7月11日於距屏東枋山約353公里處發生斷纜,7月28日又於枋山外海65公里處發生斷纜障礙。數發部指出,C2C兩處斷點都預計於10月9日完成修復;東亞交匯一號海纜系統(EAC1)8月22日於距新北八里約206公里處出現斷纜,預計於11月28日完成修復。
EAC2斷裂不影響台灣
至於1日發生的東亞交匯二號海纜(EAC2)斷纜障礙事件,外界關注是否影響台灣與新加坡的連線。數發部說明,該斷點位於菲律賓至新加坡海纜段,並非台灣連接至菲律賓的部分。我國連接到菲律賓登陸站的海纜目前正常運作,因國際海纜系統均有多重備援路由,不致影響台灣對外通訊。
外界憂心「孤島內網」風險
不過,根據台灣海纜監測平台與專業媒體觀察,今年以來台灣周邊確實已發生多起國際及國內海纜斷裂事故,累計至少9條海纜一度中斷或待修復;由於修復作業往往需數週乃至數月,加上颱風季節與區域海域的複雜情勢,外界擔憂若備援線路再度出現狀況,台灣恐面臨「孤島內網」風險。
業界人士指出,海底電纜對台灣國際資料傳輸至關重要,一旦連線受阻,國際流量必須繞路,可能造成壅塞與延遲。離島居民更會直接受影響,網路品質顯著下降。這些風險已使「海纜安全」問題提升至國安層級,必須正視並強化應對。
灰色作戰疑慮
台南市議員李宗霖則進一步示警,今年台灣已有至少8條國際海纜受損,嚴重威脅通訊安全。他直言,這可能涉及中國「灰色作戰」,政府必須升高應對層級,從法律、國防到技術全面補強,避免遭受「斷網脅迫」。
多元備援勢在必行
在備援通訊方面,李宗霖指出,目前台灣低軌衛星方案有限,中華電信與英商Eutelsat OneWeb合作的頻寬不足,國防部也承認難以支撐戰時需求。台灣太空中心雖規劃於2027年前發射首顆低軌衛星,但官方估算至少需要120顆衛星,才能滿足全國需求,時程與規模仍不足;他呼籲政府,加速引進已部署超過8,200顆衛星的Starlink系統,補強通訊韌性,守住網路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