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斯伯格症候群」人際說謊處理

專家指出,探討亞斯伯格症候群孩子因社交困難而說謊的心理機制時,了解大腦發展過程對於解釋其行為至關重要。(123RF)
專家指出,探討亞斯伯格症候群孩子因社交困難而說謊的心理機制時,了解大腦發展過程對於解釋其行為至關重要。(123RF)

文/謝玉蓮 院長(繪星心理治療體系)

編按:當家長責備ASD(自閉症類群障礙)孩子說謊時,可能忽略了背後複雜原因。專家指出,探討亞斯伯格症候群孩子因社交困難而說謊的心理機制時,了解大腦發展過程對於解釋其行為至關重要。

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在大腦發展上可能比其他同齡孩子稍顯緩慢,尤其是在「情感理解」、「社交訊息處理」和「同理心發展」方面。這些差異直接影響他們在社交場合中的反應,並且可能是他們在處理社交壓力時選擇撒謊的原因之一。

不懂他人情緒,用謊言掩飾不安

對一般孩子來說,謊言行為通常是隨著認知和情感發展逐步出現的。科學研究顯示,大腦前額葉皮層,尤其是掌管計畫、社會認知、情感控制和道德判斷的區域,會隨著成長逐步成熟。但亞斯伯格症孩子這些區域發展較慢,這使得他們在理解他人情感存在挑戰。

根據神經科學研究,亞斯伯格症孩子的大腦結構與功能可能存在差異,尤其是社交處理有關區域,如鏡像神經元系統。這導致患者在感知他人情感、理解社會線索、以及做出適當社交反應方面較為困難。

他們通常會經歷社交解讀困難,在面對社交情境時,經常感到無所適從,難以理解或正確解讀社交訊息,例如語氣、面部表情、肢體語言等。

編故事來保持社交穩定

從大腦科學角度看,亞斯伯格症孩子的大腦欠缺解碼他人情感訊息的能力,因此他們可能會使用不真實的敘述來填補自己對情境理解的空白。例如,在與同儕互動時,如果感到無法充分理解對方的需求或情感表達,就可能會選擇編造故事來保持社交穩定,避免被視為「異類」。這使他們在面對社交壓力時,選擇用謊言來掩蓋自己的不安、社交不適感,以及避免尷尬或自我保護。

同理心發展較為緩慢

「同理心」是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是社交互動的核心要素。研究發現,亞斯伯格症孩子的同理心發展較慢,甚至某些情況下,對他人情感的感知與反應存在偏差。這是由於大腦情感處理(如,杏仁核和前額葉皮層)功能發育較為延遲所造成。

我們大腦的杏仁核負責包括,恐懼、焦慮以及對他人情感的感知功能,而前額葉皮層則負責高層次的社會認知和自我調節。亞斯伯格症孩子在這些功能上表現不如典型發展的孩子,因此無法像其他孩子那樣快速且自然的識別和理解他人情緒。

對於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同理他人的情緒十分困難。先從我們自身開始同理他們,才有辦法帶著他們去同理身邊的人。(123RF)對於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同理他人的情緒十分困難。先從我們自身開始同理他們,才有辦法帶著他們去同理身邊的人。(123RF)

對「謊言」理解較原始

一項關於謊言行為發展研究發現,孩子在大約3~4歲時開始理解謊言的基本概念,逐漸學會區分真實與虛假。隨著年齡增長,尤其是進入青春期,孩子的大腦會發展出更高級的社會認知能力,能更好的理解謊言的社會意圖,例如,為了避免傷害他人的感情或保護自己免受社會壓力。

神經科學家指出,亞斯伯格症患者的大腦中關於社會認知區域的發展,往往需要更長的時間。由於這些區域發育延遲,患者在青春期之前,對於「謊言」的理解與應用比較原始和簡單。他們可能會在沒有完全理解社交規範和情感後果下,使用謊言來維持社交形象或避免焦慮。

透過練習,學會解讀情感

隨著時間推移,亞斯伯格症的孩子會在大腦的社會認知區域得到更多的訓練和發展。他們通常需要更多社交技巧訓練和情感教育,通過反覆練習學會如何更好的解讀他人情感,進而改進他們的社交行為。例如,角色扮演、情境模擬等方法。

此過程關鍵在於,創造有支持性的學習環境,並且提供足夠的時間和實踐機會。隨著社會認知能力逐步發展,他們在解決社交困難和避免不必要的謊言行為方面會變得更加熟練。

說謊非出於惡意或欺騙

亞斯伯格症孩子的謊言行為並非出於惡意或故意欺騙,而是源自於他們解讀他人情感和社會規範的能力較弱。隨著逐步進行情感和社交技能訓練,他們會越來越進步,並且在社交互動中變得更加自信和適應。

作為家長和教育者,提供孩子更多的支持、指導與實踐機會,有助於他們在社交技能和情感理解逐步成熟,最終減少依賴謊言來應對社交困難的情況。

當家長或老師面對孩子在社交情境中使用謊言時,了解這一行為的背後原因,以及提供適當的支持與指導,對於改善其社交技能與情感理解至關重要。

家長該如何正確應對

以下是針對亞斯伯格症孩子謊言行為的具體應對策略:

◎了解謊言的根本原因

首先,家長和老師需要理解,亞斯伯格症孩子的謊言行為並非出於惡意或故意欺騙,往往是由於他們在社交情境中的解讀困難、情感理解的延遲以及對社交規範的不熟悉所引起的。這些孩子可能感到困惑、焦慮或自我保護,從而選擇用謊言來維持社交穩定或避免尷尬。

例如,他們可能會用謊言來掩蓋自己對社交情境的理解失誤,或者避免在同儕中感到被排斥或不合群。因此,家長和老師首先要確保自己對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機制有充分的了解,避免過早做出過於嚴厲的判斷。

亞斯伯格症孩子的謊言行為並非出於惡意或故意欺騙。亞斯伯格症孩子的謊言行為並非出於惡意或故意欺騙。(Shutterstock)

◎建立開放且支持的對話環境

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可能難以理解他人情感,並在面對社交時容易感到焦慮。此時,師長應該建立一個開放、包容的對話環境,讓孩子能表達自己的困惑和感受,從而減少謊言行為。情境模擬和角色扮演是非常有效的工具,讓孩子在非威脅的環境中練習如何在現實生活中應對社交挑戰。

舉例來說,可以和孩子一起設計各種社交場景,模擬可能發生的對話,引導孩子表達真實感受。透過這樣的練習,孩子會逐漸習慣於在社交場合中真實表達自己,而不需依賴謊言來保護自己。

◎加強情感理解和同理心訓練

既然亞斯伯格症孩子在同理心發展上通常較為緩慢,那麼師長可以有意識的加強對其情感理解的訓練。學會理解和辨識他人情緒,以及如何適當回應。

例如,父母和老師可使用圖片卡或社交故事,幫助孩子理解不同情境下他人的情感反應,並教導孩子在這些情境中表達自我想法。也可以透過情感日記鼓勵孩子記錄每天的情感經歷,並與他們討論特定情境下的情感反應。這樣不僅能增強他們的情感理解,有助於更好的掌握如何在社交情境中使用誠實而不是謊言。

◎教導誠實的價值與溝通技巧

對於亞斯伯格症的孩子來說,學會如何誠實且恰當的表達自己,是重要課題。師長要教導他們誠實的重要性,並幫助他們理解,謊言可能會傷害他人感情或破壞信任,誠實則有助於建立長期的健康人際關係。

技巧關鍵是,幫助孩子理解誠實與謊言的社會後果。師長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具體的例子,讓孩子理解不同情況下,誠實和謊言各自可能帶來的結果。可以用模擬對話或實際情境模擬方式,讓孩子理解如何在不傷害他人感情的情況下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

例如,當孩子對某個社交情境感到焦慮時,家長可以引導他使用簡單的句子來表達困惑或不安,而不是通過謊言來逃避問題。「我不太懂你說的意思,能不能再解釋一下?」這樣的表達不僅真實,還能促進更好的互動。

◎耐心與正向反饋

最重要的是,面對亞斯伯格症孩子在社交情境中使用謊言的行為,家長和老師要保持耐心。這是漸進發展與長時間練習的過程,期間,正向反饋至關重要。當孩子成功的選擇誠實並能恰當表達自己時,應該給予肯定,這樣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激勵他們繼續改進。

◎定期反思與進步追蹤

家長和老師還可以定期與孩子進行反思,了解他們是否還有依賴謊言的情況。這樣的反思不僅能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進步,也能讓師長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例如,定期與孩子討論過去一週的社交經歷,回顧哪些情境中孩子選擇了誠實,哪些情境他們可能依賴了謊言?這樣的反思會幫助孩子更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模式,並為未來的改進提供指導。

總結來說,亞斯伯格症孩子在人際交往中的謊言行為源於他們在情感理解、社會認知和社交技能的發展延遲。家長和老師應該充分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神經科學基礎,並提供更多支持和引導,幫助他們學會真實表達自己,並理解誠實對建立信任和健康關係的重要性。

通過耐心、反思和具體訓練,這些孩子可以在大腦發展和社交技能上取得顯著進步,並減少依賴謊言來應對社交困難的情況。◇

延伸閱讀
拜登兒三項涉槍重罪成立
2024年06月12日 | 1年前
華春瑩任中共外交部副部長
2024年05月27日 | 1年前
研究:心腦神經通道與暈厥有關
2024年03月25日 | 1年前
巴金森氏症患者近8萬 應留意6前兆
2023年04月11日 | 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