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本土登革熱群聚 高雄擴大採檢179人

高雄市登革熱疫情升溫,8月25日出現今年首例本土登革熱病例,並同步新增4例確診,市府衛生局副局長潘炤穎說明,指標個案於8月22日出現症狀後就醫並通報,當晚即確診,隨即展開擴大採檢,至今共採檢179案,其中3人確診,2人屬於無症狀感染。
高市府衛生局25日公布今年首例本土登革熱家庭、社區群聚疫情,指標個案為鼓山區50多歲男性,8月22日出現頭痛、噁心、食慾不振等症狀,經採檢後確診。防疫人員擴大疫調採檢64人,發現案妻(無症狀)、同住的姪子(8月22日發病)及鄰居1人(無症狀)均確診,目前4例確診個案皆住院隔離治療中。
高市府防疫團隊獲報後,立即針對疫情發生地區啟動地毯式孳生源清除、緊急噴藥滅蚊及環境整頓等防治工作,並進行病媒蚊密度調查,發現該區住家周邊家戶囤積大量容器雜物,查獲帆布、水桶、輪胎、花器、戶外雜物等積水容器多達61個,其中29個孳生大量病媒蚊幼蟲及成蚊,現場開單告發並清除積水。
根據疫調顯示,目前是呈現社區或家庭群聚的情形,因此感染源可能是在當地。潘炤穎說,這個星期總共會針對當地社區約600戶進行家戶孳生源檢查,以及登革熱強制噴藥;但高雄市本土並沒有登革熱病毒,最初仍是境外移入,配合人口及病媒蚊密度才導致社區傳染。
潘炤穎提到,這波疫情的通報隱藏期大約1.5天,屬於即時通報,符合預期狀況;也因為即時通報,市府才能即時啟動相關防疫策略,期待能在最短時間動員必要資源量能,整頓當地社區環境。經連日調查,當地民眾有堆置雜物的習慣,還有空地、地下室、工地等積水列管狀況並不是很確實,這段時間會以公權力加強介入,進行排除工作。
今年在客觀因素頻繁干擾之下,包含氣溫、雨量,目前陽性容器率約超過20%,也就是說每5個積水容器中,就有1個孳生登革熱病媒蚊幼蟲,風險相當高,一旦病媒蚊密度相對升高,就容易產生擴散,潘炤穎呼籲民眾務必盡量排除可能積水的容器,包含空地、地下室、菜園、工地、學校、公園綠地等高風險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