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宣布調整隊形 新內閣最快25日公布

總統賴清德。資料照。(記者宋碧龍/攝影)
總統賴清德。資料照。(記者宋碧龍/攝影)

【記者吳旻洲/台北報導】

823大罷免以失敗告終,而核三延役公投雖然未達門檻,但同意票也遠超不同意票,引發民進黨內掀起檢討聲浪。對此,總統賴清德宣布將進行調整隊形。預計最快25日公布新內閣。民進黨內部也認為,投票結果是重要警訊,呼籲對能源政策進行總檢討、並希望朝野能以合作取代對立。

新北市、新竹縣、台中市、南投縣等7席區域立委罷免案,23日投開票結果顯示罷免案全數不通過。至於核三重啟公投案,雖然最終同意票434萬1,432張,遠高不同意票151萬1,693張,但同意票未達投票權人總數四分之一門檻而未通過。

對於823的選舉結果,總統賴清德23日立即宣布將進行調整隊形,並爆料行政院長卓榮泰已多次請辭,但面對未來包括台美關稅談判、風雨災重建、各項預算案等挑戰,他也親自慰留。知情人士透露,府院高層過去一週都在討論部分改組,預計最快25日就會公布新內閣成員。

外傳,目前留任閣員包括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內政部長劉世芳、交通部長陳世凱、環境部長彭啓明、國發會主委劉鏡清、國科會主委吳誠文,但包括衛福部長邱泰源、外交部長林佳龍等仍在調整之列。截至截稿前,相關說法並未得到證實。

賴清德強調,執政團隊會檢討政府施政不足之處、也會做必要調整改變,特別是為了因應國內外挑戰,必須讓團隊更有效率、更貼近民意,目的就是希望能妥善因應新的情勢,然後新的團隊能夠更有力量解決問題。

被問到外交與國安人事時,賴清德回應說,「如果適當的時間,我們會跟大家說明」,間接證實內閣人事的調整傳言。

卓榮泰也表示,7月底和賴總統談過,必須給國人更快、更大的一個行政團隊,之後應該會讓賴總統有更大空間,通盤考量未來內閣團隊與人事布局,民眾最近對政府團隊的各項期待,「我們都聽到、看到、也會做到」。

先進核能應納入考量 綠營籲總檢討

對於核三延役公投同意票遠超不同意票,總統賴清德坦言,雖然沒有通過門檻,但尊重這個結果,也充分理解社會對於能源多元選擇的期待。如果未來技術更安全、核廢料更少,社會接受度更高,「我們並不會排除先進核能」。

民進黨立委邱議瑩強調,公投結果和原先預期的差距很大,她認為民進黨必須要深刻檢討施政問題,尤其是能源政策也要盤點、總檢討,重新調整執政腳步、再出發,才能再一次獲得人民的支持。

民進黨立委林岱樺說,高雄人就是要爭取能源分配的公平正義,高雄自給發電量全國第一,卻要「南電北送」,必須還給高雄一個公道。面對風災和關稅衝擊,她將要求行政院全面補貼災區電費,傳統產業電價優惠,協助災區重建,捍衛中小產業,電價補貼措施刻不容緩。

對於核三所在地屏東縣,都有12萬人同意、遠勝9萬票反對,來自屏東的民進黨立委鍾佳濱認為,雖然公投結果全國同意票比率僅有21%,屏東的同意票比率僅有17%,顯示核三重啟的提案未獲多數人民同意;但極低的投票率也代表人民對能源議題雖關注,執政團隊卻未能端出論述,引領人民對台灣的能源方向做出決定。

鍾佳濱以2021年核四重啟公投案為例,當時屏東投票率達4成,但此次僅有3成投票率,而且同意票還多出1萬票。相較之下,不同意卻少了8萬票,這樣的投票結果無疑是重要的警訊,「不僅要自我反省檢討,更需進一步去尋求,努力找回支持者的熱情」。

鍾佳濱表示,賴總統提到台灣的核能政策需要滿足核安無虞、核廢有解、社會對話等3大前提,目前歐美國家正在發展的新式核能,也都是朝向這三大前提。科技的進步,核電未必沒將來,但至少要是新型的、安全的、環保的機組,而非面臨淘汰的老舊電廠。

減少朝野對抗 改為多協調、溝通、討論

對於賴清德提出的調整行政、立法的互動,期盼朝野更多對話。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也認為,行政、立法的互動確實要調整,過去一年半,民進黨團不支持藍白所提議案時,多以反對到底為主。

吳思瑤表示,民進黨團也不望凡事對立、踩在對抗的角度,未來應該要努力提出對案,與在野黨協調、溝通、討論,讓社會來檢視誰的議案比較好,一來有利於跟在野黨溝通、二來也有利於對社會的論述,而非一開始的立場就決定了最後的策略。

延伸閱讀
賴清德:2030年前國防預算達GDP5%
2025年08月22日 | 12天前
川普控綠能是世紀騙局 藍、綠回應
2025年08月21日 | 13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