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量縮價盤整 房貸利率創16年半新高

中央銀行21日公布7月五大銀行新承做房貸狀況,利率達到2.303%,創16年半的新高紀錄。儘管利率上揚,新承做房貸規模仍達到新台幣709.24億元,月增45.46億元。
央行經研處副處長葉盛指出,房市持續修正,目前呈現「量縮、價盤整」的格局。7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年減29%,可以看出買氣明顯受影響,其中又以台中市(-38.7%)和高雄市(-35%)最為明顯,新北市以及台南市都是年減20%多,桃園則年減17%,「大家不那麼看好房市」。大台北房價部分,台北市年增為-1.04%,新北市為-0.74%。
葉盛說明,新承做房貸金額近幾個月略有波動,6月下滑,7月又因部分銀行整批分戶貸款增加,轉為上揚。房貸利率持續攀高,除了受到央行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影響外,銀行也遵循《銀行法》規定,對貸款放行更為審慎,並透過調升利率來應對。
展望後續利率走勢,葉盛表示,央行選擇性信用管制加上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總量,使得銀行放貸更審慎,並以調升利率因應,使得新承做房貸利率持續走揚;由於銀行會視個案條件、放貸情形,進行調整,因此利率走揚是否已至終點,難以下定論。
預售屋解約尚未構成解約潮
除了房貸利率,預售屋市場也受到外界關注。據房仲業最新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台預售屋解約達1,339件,已達到2024年全年總數的七成。解約件數六都中又以台中市231件居冠,桃園市219件,高雄市190件。
房仲業表示,這顯示過去的房價飆漲區域,面臨市場修正壓力時,的確出現部分解約狀況,不過對比過去的成交件數,解約比率可能都不到2%。
內政部於21日舉行記者會,說明國內預售屋市場狀況。內政部次長吳堂安表示,自去年第三季以來,預售屋市場交易逐漸量縮,解約數雖有增加,但占比有限;地政司司長林家正表示,自民國110年7月至今年6月,全國預售屋總解約件數為4,418件。若以去年9月實施選擇性信用管制為分界點,9月後的每月解約數(約240件)雖高於8月前的每月144件,但與同期全國約40萬件的總成交量相比,解約量僅占1.1%,顯示並沒有「解約潮」席捲全台。
林家正分析,解約原因包括換戶、工作地點變更及個人資金不足等。在解約者中,買了兩戶以上預售屋然後再解約的有1‚585人;買了預售屋,但還有其他房屋的人有1‚160人,其他的應為首購族,也就是政策應優先保護的對象,這部分並未大規模受影響。
房仲:須留意後續事態發展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這波壓力較大的還是在房價飆漲的熱區,尤其是在景氣末班車購買預售屋的民眾,可能感受會更為明顯,不過解約對於買方傷筋動骨,可能會面臨已繳款項虧損的狀況,解約通常也不會是購屋人的第一首選,但從統計數據狀況來看,的確解約數量有略為增加的趨勢。
曾敬德表示,多數的買方還是會選擇盡量交屋,除非是非自用又購置多戶預售的買方,才會感受到資金上的壓力。但從今年各月表現來看,的確股災後4月到5月數量是相對較多,同時也已經連續4個月解約件數單月都超過兩百件,雖然比率不高,但仍須留意後續事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