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延宜蘭過環評 核定後拚11年內通車

環境部環評大會20日審查高鐵延伸宜蘭計畫,最終決議通過審查。(記者莊璦筠/攝影)
環境部環評大會20日審查高鐵延伸宜蘭計畫,最終決議通過審查。(記者莊璦筠/攝影)

【記者莊璦筠/台北報導】

環境部環評大會20日審查高鐵延伸宜蘭計畫,最終環委決議補充修正後通過審查。鐵道局長楊正君會後受訪表示,後續須進行綜合規劃報告並送交通部審核,目標爭取最快年底前呈報行政院核定,整體工期預計是核定後11年完工通車。

依據鐵道局簡報,高鐵延伸宜蘭路線自高鐵南港站向東至宜蘭,全長約60.6公里,沿線經南港、汐止、平溪、雙溪、貢寮,避開翡翠水庫集水區後進入頭城,預計在宜蘭縣政府東南側設站,往南設置1座維修機廠。既有高鐵南港站已預留尾軌路段約1公里,並於大坑溪以西已出土,新建工程則約59.6公里。

針對上次初審結論,環委要求重新檢核涉及旅行時間、班次等數據並詳細說明評估依據,鐵道局表示,根據台鐵時刻表內該起迄點對號車最短及最長時間,並以搭乘高鐵至台北站轉乘台鐵至花蓮站的情境作為比較,現行所需時間約188至308分鐘,北宜高鐵方案可降至140至211分鐘,北宜直鐵方案則是168至249分鐘,可見高鐵方案擁有較短時間優勢。

鐵道局:與台鐵合作無縫接駁

有環委表示,高鐵完工後,有70%旅次留於宜蘭生活圈內,將讓宜蘭道路系統面臨修正,且範圍不小,導致有更多農地被犧牲;另有環委提及,公共運輸的整合很重要,應思考無縫接駁計畫;多位環委認為,與民眾的溝通協調不足,且公聽會中溝通結果應該提出。

對此,鐵道局回應,公共運輸整合提供無縫接駁轉運十分重要,過去西部高鐵也經歷過與台鐵接軌階段,因此未來也會與台鐵協調,如加開區間車,規劃客運接駁路線等;至於溝通協調部分,未來在特定區規劃、用地取得等階段,也會透過更多說明會與公聽會來加強民眾參與。

楊正君強調,高鐵與台鐵是互補成長,並非競爭關係,高鐵通車後台鐵運量不減反增,從每日45萬人次成長至65萬人次,而交通部推動4個90分鐘生活圈,其中有2個是台鐵計畫,包括花東雙軌、南迴改善,絕對沒有「重高鐵、輕台鐵」的說法。

在閉門會議階段,有環委認為,本案爭議還是不小,是否一定要做到高鐵一日生活圈,或投入其他建設,仍值得討論;另外,特定區、車站專用區等是否應納入評估,台鐵是利害關係人,其意見也很重要,在環評機制中應有討論空間。

環委建議,要求開發單位補充未來高鐵宜蘭車站專用區土方暫置、再利用期程規劃內容及管理單位,以及新植造林部分不得申請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最後本案決議通過環評大會。

宜蘭代理縣長:在地殷切盼望

本開發案登記發言民眾有25人。宜蘭縣代理縣長林茂盛出席表示,宜蘭人長年飽受週末連假塞車之苦,快速、安全的高鐵是宜蘭人殷切盼望;宜蘭縣政府將在年底完成「宜蘭縣總體運輸發展計畫」,包含軌道站區、聯外道路改善、運輸需求模型更新等,「高鐵特定區計畫」也已完成發包,另外期盼中央同步加速審議鐵路高架化,以利兩大交通建設順利完工通車,澈底解決宜蘭的交通問題。

高鐵延伸宜蘭開發案備受矚目,支持者代表宜蘭縣前副縣長黃適超(左4)呼籲,將反對轉為監督,共同確保高鐵建設的品質,促成宜蘭重大變革。高鐵延伸宜蘭開發案備受矚目,支持者代表宜蘭縣前副縣長黃適超(左4)呼籲,將反對轉為監督,共同確保高鐵建設的品質,促成宜蘭重大變革。(記者莊璦筠/攝影)

支持者代表、宜蘭縣前副縣長黃適超指出,國5也曾有環保、水質汙染等反對意見,而開通至今環境品質監測仍良好,至於經費問題,當初高鐵從台北到高雄的經費也相當龐大,他尊重反對方意見,但更希望「將反對轉為監督」,共同確保高鐵建設的品質。

宜蘭縣議員林麗認為,高鐵有助讓宜蘭融入全台一日生活圈,帶動旅遊、就業、求學、商務等需求,吸引年輕人回流,交通平權也是機會平等,相信北宜高鐵將是影響宜蘭未來百年發展的重要建設。

反方:應逐一說明關鍵爭點

反對者代表、公民幫推理事長黃建興則說,高鐵延伸宜蘭計畫預估工程經費達3,521.8億元,但其可行性評估、重大公共建設提報編審、環境影響評估送審程序與民意溝通等面向引發諸多社會疑慮,應針對關鍵爭點逐一釐清並充分說明。

前交通部長、公民幫推顧問賀陳旦表示,交通部於7月22日邀集各機關檢視高鐵延伸宜蘭案,共有17個機構發言,其中交通部幕僚單位即提出近30項意見,顯示過去本案計畫內容並未經過正式審議,當天實際是在補辦程序,對技術與程序均有許多意見,若環評是邊改邊審作成決定,將有違專業與法紀。

對此,楊正君在會中回應,該會議中的意見多為技術提醒與補充性質,無重大反對意見,其他重大建設都會有這類審查會議,不少會議提出的意見都大於30個。◇

高鐵延伸宜蘭開發案備受矚目,公民幫推、高鐵延伸宜蘭監督聯盟及臺灣鐵路產業工會等團體代表會前召開記者會陳情。高鐵延伸宜蘭開發案備受矚目,公民幫推、高鐵延伸宜蘭監督聯盟及臺灣鐵路產業工會等團體代表會前召開記者會陳情。(記者莊璦筠/攝影)
延伸閱讀
美關稅衝擊 傳產業首當其衝
2025年08月19日 | 2天前
中國電動車業 海外投資暴增
2025年08月19日 | 2天前
2025米其林名單公布 頤宮8連霸
2025年08月19日 | 2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