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美國擬入股台積電 或帶來地緣政治優勢

路透社報導,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正考慮以《晶片法》補助換取台積電等公司部分股權。消息衝擊台股與台積電股價,專家分析,此舉對台積電的營運模式與台灣的地緣政治實力將產生深遠影響。
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報導,美國商務部長正考慮讓聯邦政府取得部分電腦晶片製造商股權,對象包括:台積電、三星等企業。學者分析,美國政府是否通過入股半導體公司,去影響他們的營運決策,是否會壓縮到台積電對台灣的投資,這都是未來觀察重點。
不過,這也不是沒有優點,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東海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邱達生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說,隨著美國政府的入股,台積電跟美國AI產業鏈的聯繫會更緊密,還可以直接觸碰到消費端,對訂單能見度會帶來幫助。另外,如果台積電有美國的入股,也會增加台灣在地緣政治議題上的實力。
據報導,白宮官員和知情人士透露,除了以資金補助換取英特爾部分股權的計畫,盧特尼克也在探究美國可否透過為美光、台積電、三星等企業提供《晶片法》(CHIPS Act)的補助資金來換取晶片製造商的股權。目前大部分資金尚未撥發。
入股台積計畫 引發市場震盪
經濟部長郭智輝20日在立法院備詢時則表示,會向台積電了解狀況,並強調台積電是民間公司,並非國營事業,經濟部也會去跟台積電股東國發會討論,全面了解美國商務部長談話背後的含義。
郭智輝說,若台積電真有入股計畫,依法必須向投審會提出申請。若台積電提出相關申請,投審會也將關注這個議題。面對外界質疑,台積電則回應,「不回答假設性議題」。
消息一出立即引發市場震盪。投資人擔憂,若美國政府成為大股東,恐將影響台積電的營運決策。台積電20日股價重挫4.22%,終場下跌50元,市值蒸發新台幣1.29兆元,跌破30兆元大關。據統計,台積電成交值達到840.39億元,位居個股成交值第1。加權指數終場收在23625.44點,大跌728.06點,跌幅2.99%,成交值新台幣5‚459.63億元。
美政府持股 恐影響營運決策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美國政府規劃以《晶片法》的補助款項換取該公司的股權,包括:英特爾、三星與台積電等公司都在範圍內,「這對英特爾是比較有利的態勢。」
劉佩真說,美國急於扶植本土製造商,以補貼換取股權的方式,可能劍指台積電,主要原因是台積電有高度競爭力,如果美國政府以股權去取得台積電的主導權,恐將衝擊半導體業界現有的營運模式,「對台積電是相當不利的。」
邱達生表示,美國目前的戰略是掌握高階供應鏈的主導權,雖然可能是一廂情願的想法,但是確實已展開行動,像是打算入股英特爾,以及傳出可能以補貼換取台積電的股權。
邱達生說,雖然美國政府稱不會影響到公司的治理,但作為大股東而言,不可能不參與公司的決策,也因此市場被這件事情嚇到,才會讓台積電的股價暴跌。
他說,台灣政府要想辦法,不要讓台積電在美國投資的子公司因為有美國政府的持股,而影響到母公司的營運決策,「我們要守住這一塊。」否則,按照美國的策略,可能會一直要求台灣的高階製程移往美國,「如果美國政府可以參與台積電的決策,這就不太妙了。」
邱達生說,未來台積電的擴廠決策,如果有美國政府的參與,可能壓縮到台灣的本土資源,就是台積電的本土投資力道可能被分散到美國,且其上下游供應鏈都會有相應的動作,會影響到台灣的投資。
此外,他提到,如果美國政府同時入股英特爾跟台積電,會不會讓台積電的技術優勢被對手取得,「這也是未來需要關注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