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股只是形式!美政府牽制台積電「3手段」曝光

美國政府釋出訊號,將調整《晶片法案》的補貼模式,從單純補助轉為股權投資,可能因此入股台積電、三星等半導體公司,綜合媒體報導,美國政府入股台積電後,可能通過三項策略,去影響台積電的產能調度與技術轉移方向。
有報導引述業內人士分析,提到美國政府透過入股台積電,可能採取三大策略牽制台積電未來營運,包括:祭出「國內關鍵產業體系」進行政治論述,以及「黃金股」(Golden Share)模式,與透過「補貼續撥」或「許可審查」等。
美若持股台積僅0.7%
報導說,美國政府將有相當於10%的英特爾,直接成為英特爾大股東,英特爾也幾乎等於「半國有化」。台積電情況則不同,美國政府補貼台積電66億美元(約新台幣2,103億元)若依照台積電現有美國存託憑證ADR價格計算,補助全數轉為股權後,美政府持股比率也僅約0.7%,美國對台積電幾乎不可能藉由股權直接施加影響力。
不過,分析人士指出,台積電對美國而言是外資企業,其亞利桑那廠高度依賴美國補助、稅收優惠與基礎設施支持,因此只要美國祭出出口管制、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審查與國防生產法等國安工具,就有辦法向台積電施壓。
報導說,美國政府對台積電股權比率小,但對台積電可帶來較大的國安壓力,美國可透過政策與制度實現間接掌控台積電發展方向。
業界普遍認為,美國在晶片戰略上策略是,對內加強控制,包括:確保英特爾不會失勢、綁定台積電先進製程產能在美國本土,對外則是藉政策擴大影響,最終是否成功,將決定美國在未來半導體競爭中的實力。
美國版大基金或將誕生
對於美國政府可能入股半導體廠,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表示看法,指出如果外媒新聞為真,美國版的大基金即將誕生。
綜合媒體報導,白宮19日證實,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正協商以《晶片法案》資金,取得英特爾10%股權的交易。知情者透露,盧特尼克也尋求將該模式擴大至其他獲得相關補貼的半導體企業,例如美光、台積電與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