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賢:某些發電衝擊土地更甚核廢

核三重啟公投將於23日登場,和碩董事長童子賢19日表示,不願意支持核電的人可以提出理念,但不要用彗星撞地球的情境來設定,這樣大概101大樓都垮了,而且相較於核廢料處理對土地的衝擊,某些發電方式對土地的衝擊更是百倍、千倍的。
民眾黨在西門町舉辦「從核說起:823核三延役公投特展」,童子賢19日前往觀展後表示,現在歐、美、日等國都把核電廠延役到60至80年,所以40年對核電廠來說處於中壯年,反核方常以老舊形容是不對的,如同家中的車開了四、五年,但隔一天就非要作廢,因為開了四年太危險,這是奇怪的邏輯。
童子賢指出,當初訂定核電廠年限40年時,地球暖化危機並未被突顯,因此尚未體會到核電廠對減少碳排的貢獻,當時的思考主要是《反托拉斯法》,美國在20世紀初期經常有鋼鐵、石油壟斷,所以當時運作核電廠時才會有40年限制。
他認為,若不願意支持核電的話,可以講出理念,但不要用彗星撞地球般的情節來設定,這樣的話101大樓大概都垮掉了,政府機構的主要建築也都不能住人了。
童子賢說,現在社會的發展需要焚化爐、垃圾儲存場、汙水處理廠、化糞池,可能有超過一百個設施,是大家都不願意蓋在自家旁邊的;但若理性的去思考,只要人類還有生活及現代文明的運作,就需要認真的去處理問題。
童子賢呼籲反核方,「不要用情緒化的方式動輒講什麼東西(核廢料)放你家」;他也提到,現在南部很多農田、綠地傳出很多糟糕的故事,甚至有些太陽能光電板底下,是不是有被破壞、汙染過的土地,但上面卻用某些設施蓋掉。若珍惜台灣、愛護土地,大家就必須找到最合理、使用土地面積最小的方式來有效集中管理,且採取嚴密控管和精密處理的方式來做。
他認為,有些發電方式是需要鼓勵的,但是必須要考慮到,它對土地的衝擊相較於核廢料的處理是百倍、千倍的。以現代技術是可以安全的處理核廢料,只是不想做,而非不能做,全世界有四百多座的核能機組在運作,為何只有台灣不能處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