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日漫畫百年邂逅展 聚焦手塚治虫、蔡焜霖

「臺灣少年與日本少年—臺日漫畫.百年邂逅」日前在臺中國家漫畫博物館登場。除聚焦《王子雜誌》創辦人蔡焜霖、日本漫畫巨擘手塚治虫,臺灣策展團隊也補足臺灣漫畫發展重要事件。展覽集結324件展品,其中《怪醫黑傑克》、《原子小金剛》等漫畫皆為臺灣民眾所熟知,也反映臺灣漫畫發展歷程。
本次特展勾勒臺日兩國漫畫,從少年視角到國際舞臺的演變歷程。臺日324件珍貴展品中,包含1947年手塚治虫與酒井七馬合作的《新寶島》雜誌、手塚治虫製作公司動畫資料,及新高漫畫集團梁梓義畫作箱、《王子半月刊》、《臺灣日日新報夕刊》、《漫畫半週刊》〈解放了的牛伯伯〉、《東方少年》「綠色的貓」、《漫畫大王》創刊號、《東立漫畫周刊》創刊號,及《新新》(復刻版)等臺灣重點展品,見證臺日漫畫百年交流珍貴史料。
展覽焦點之一為日本漫畫巨擘手塚治虫(1928~1989),以《原子小金剛》、《怪醫黑傑克》(舊譯《怪醫秦博士》)等作品聞名世界,也投入動畫製作;展覽另一焦點蔡焜霖(1930~2023)創辦《王子雜誌》,挖掘不少臺灣漫畫人才,描述其生平的傳記漫畫《來自清水的孩子》,近年賣出多國版權。從展覽中可對照出2人生命歷程與所處時代環境,發現臺灣、日本漫畫,早年在漫畫審查制度下有意外的交集。
策展人李衣雲表示,展區內模擬曾風靡日本、臺灣的租書店一角,日本是在1950年代~1960年代初期流行租書店,而臺灣則流行於1960年代,當時在臺灣租書店不只可以看見本土自創漫畫,也有描抄的日本漫畫,而這些都是為通過漫畫審查,有關日本的物件都塗抹掉。
日本新生代漫畫家川勝德重表示,以臺灣視角來看,日本漫畫對眾人影響深遠,但以日本來說也深深被美漫影響。他從展間看到臺灣漫畫曾大量描抄日本漫畫,而日本漫畫其實早年也會描抄美漫,像著名漫畫家水木茂便以此出道,他深刻感受到漫畫是乘載意識形態的媒體,非常有趣。
展覽中特別規劃「閱讀部屋」,並陳列臺灣漫畫家高妍與川勝德重的作品,2人分別以「部屋日記」與「異物」回溯自身踏入漫畫創作的歷程。展覽將展至10月12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