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中貨洗產地 泰國密切盤查出口漏洞

美國政府正嚴防中國商品借道第三國運往美國,日前更對轉運商品祭出40%關稅,而東南亞國家是中國商品最大的出口轉運渠道,泰國當局為此加強了出口許可審查,以及嚴管原產地證書的發放。泰國官員們表示,泰國的貿易監管機構從未這樣努力工作過,也從未進行過如此嚴格的審查。
中共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大幅下降,但出口至東南亞的商品卻大幅增長;這表明中國貨物仍在借道運輸。
美國總統川普7月31日公布最新對等關稅稅率,其中泰國降為19%;美方也宣布,若商品被認定是「為規避關稅而轉運」,將被加徵40%關稅。
泰國貿易部副局長查林查隆(Chanintorn Rimcharone)表示,他們知道中國的貿易轉移大潮即將到來,情況會變得更加嚴峻。她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時說,「我們知道這才剛剛開始。」
泰國四位貿易代表之一的普拉帕(Werapong Prapha)說,「東南亞是一個戰場。或許是最激烈的戰場」,這意味必須強調「合規」以及打造「一套全新的可追溯系統」。
轉運生意 對泰國經濟貢獻小
據彭博社報導,泰國總理辦公室副祕書長蓬薩倫(Pongsarun Assawachaisophon)透露,目前泰國對美出口中約有1/3屬於可能轉運的類別,包括由在泰國的中國工廠生產的汽車輪胎、電器和玩具。蓬薩倫表示,規範這些都是泰國早晚要做的,而跟美國的協議「是個警鐘,促使我們加速改革這個系統」。
泰國商業銀行經濟情報中心分析發現,中國商品的湧入,也掏空了當地某些製造業。
代表出口商的貿易組織泰國國家航運商委員會主席卡塞特素萬(Dhanakorn Kasetrsuwan)抱怨說,自川普第一任期發動首次貿易戰以來,中國轉運商一直在利用泰國。他認為,這種轉運生意讓中企享受泰國政府吸引外資的激勵措施,但對泰國國內經濟貢獻甚微。
加強海關檢查 制定嚴審清單
泰國官員們開始仔細檢查收據,並核對向美國出貨的出口商的商業登記文件,同時也在港口和倉庫對貨櫃進行X光檢查,以確保貨物與申報相符。
泰國對外貿易部反逃稅部門負責人普佩特(Ochiss Phuphet)手下有約15名員工,每天負責審核數百份出口許可申請。他告訴《華盛頓郵報》,自4月2日美國宣布對等關稅那天起,他已經記不清有多少個晚上和週末在加班。「從我的臉就能看出來」,他指著自己的黑眼圈說道。
泰國有1/5的出口產品銷往美國。泰國當局表示,已經加強了海關檢查,並要求出口商提供更多訊息。
應美國當局的要求,泰國制定了一份需要嚴格審查的中國轉運產品清單,其中包括橡膠管、鐵管和某些汽車零件。
泰國外貿部原產地認證處處長利林(Lilin Kovudhikulrungsri)表示,2025年初,該清單包含49項產品,自4月以來,在美方的協助下正考慮新增數十種產品類別。
嚴格發放本土製造標籤
利林的辦公室是目前唯一獲准簽發文件,以證明產品產自泰國的機構。泰國已經收回允許民間機構或協會簽發這類證明的授權。
據泰國政府現行規定,要被認定為「泰國製造」,商品的本地製含量須至少40%。官員預計美國可能會設置更高的本地生產門檻。
如果企業聲稱零件是在泰國本土生產的,官員們會檢查其工廠是否獲得了生產這些零件的許可;如果零件是進口的,則要提供發票。若發現差異,官員們會進行現場核查。利林說,有時到達現場後,會發現工廠根本沒開工,或者根本就沒有這家工廠。
政府加強執法似乎產生了一些效果。在泰國營運的中國物流公司表示,近幾個月,一些來自中國的貨物因為海關加強檢查,而無法靠岸卸貨。
中企借殼買晶片 恐損泰國信譽
此外,外界也關注中企利用東南亞國家規避美國的出口管制,像是走私輝達的先進晶片。
總部位於曼谷的IT分銷公司SiS Distribution的執行長西提猜里查(Somchai Sittichaisrichart)告訴《華郵》,他曾收到購買超過500台搭載輝達晶片伺服器的訂單,但他拒絕了這筆交易,因為對任何一家泰國公司來說,這個數量都太多了,「我確信這些伺服器不會在泰國境內使用」。
西提猜里查正在培訓行銷團隊成員成為業餘供應鏈調查員。
他說,他知道中國公司正在從其他地方獲取這些晶片,「這對泰國來說是一個嚴重的合規問題」,因為屢次違規可能會促使美國限制向泰國出售關鍵技術,而泰國正試圖將自己定位為數據中心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