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訊報收購案涉紅色滲透 民團籲阻止

多個關注人權與言論自由的非政府組織(NGO)週三(8月13日)聯名致函英國文化大臣南迪(Lisa Nandy),呼籲她停止並調查一項可能涉及中共滲透的媒體收購案。
「無國界記者」(RSF)、「香港監察」(Hong Kong Watch)和「中國人權」(HRIC)等九個人權組織在公開信中指出,擬收購英國主流報刊之一《每日電訊報》的美國私募股權公司「紅鳥資本」(RedBird Capital Partners)與中共有關,「恐威脅英國媒體的多元化、透明度和資訊完整性」。
公開信指出,「紅鳥資本」主席桑頓(John Thornton)是中國最大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公司」國際諮詢委員會成員,還曾是香港「絲路金融公司」董事長,而這兩個機構是中共「追求金融影響力的工具」。
今年5月,「紅鳥資本」同意以5億英鎊(約新台幣208億元)收購「電訊媒體集團」(Telegraph Media Group),該集團旗下擁有英國主流報刊《每日電訊報》和《星期日電訊報》。
根據公開資訊,「紅鳥資本」在香港設有區域辦事處,該辦事處主要受北京管轄。公開信指出,「紅鳥資本」有受到中共政治壓力影響的可能性,需要加強審查人權風險。
桑頓曾任孔子學院顧問
此外,桑頓曾擔任北京「孔子學院」高級顧問。在2003年成為北京清華大學客座教授後,桑頓至今領導該校的「全球領導力」課程。2008年,桑頓獲中共政府頒發「中國政府友誼獎」,這是中共當局授予外國專家的最高榮譽。
公開信披露,2023年,桑頓在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講座中建議中共高官,透過參與英語媒體塑造國際輿論,以「講好中國故事」,扭轉全球輿論劣勢。此建議呼應中共黨魁習近平2013年提出的宣傳指令。
英國政府的調查義務
人權組織在公開信中列出了英國政府調查此案的合理理由。
公開信說,根據國際、歐洲及英國國內標準,英國政府必須確保媒體多元化。2018年歐洲理事會關於媒體多元化和所有權透明度的建議要求,各國應建立全面監管框架,考慮媒體所有權和控制,確保透明度和防止外國勢力對本國媒體的潛在影響,以維護公眾的利益。
公開信指出,有合理理由懷疑「紅鳥資本」的收購計畫涉及公共利益和外國影響力,文化部應就此案向英國監管機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和「通訊管理局」發出「公共利益干預通知」,要求其啟動調查並提交報告,包含「關於媒體公共利益的建議和推薦」,並確保調查過程有熟悉中共海外資訊操弄和影響力活動的專家參與。
紅鳥資本否認中國參與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週三報導,「紅鳥資本」的發言人表示,在收購過程中,「沒有中國的參與或影響」。
該發言人補充,該公司「對媒體獨立的立場一直很清晰」,經過兩年多的「監管困境」,現在是時候完成收購,並「最終為《電訊報》的成長定位」。
英國議員表示擔憂
前文化大臣佛雷塞(Lucy Frazer)去年1月26日針對「紅鳥資本」的收購案發出公共利益干預通知。在2024年3月的議會辯論中,佛雷塞表示這是為了確保「新聞的準確呈現和報紙的自由表達」。
此外,史密斯(Iain Duncan Smith)等13名議員6月致函南迪,對中共可能透過「紅鳥資本」施加影響力提出嚴重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