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太空到陸地 傳金穹建四層防禦

傳金穹系統將採四層防禦架構:一層衛星防禦及三層地面防禦。圖為美軍洲際彈道飛彈發射。(美國太空軍)
傳金穹系統將採四層防禦架構:一層衛星防禦及三層地面防禦。圖為美軍洲際彈道飛彈發射。(美國太空軍)

【記者曾子衡/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於5月宣布啟動「金穹」飛彈防禦計畫。根據路透社披露的政府簡報,金穹系統將採四層防禦架構:一層衛星防禦及三層地面防禦,並在美國本土、阿拉斯加及夏威夷部署11個短程飛彈發射陣地。

美國當局上週在阿拉巴馬州向約3千名國防承包商展示一份簡報,內容揭示金穹系統的設計遠比過去類似的防禦系統更複雜,而川普已將金穹系統的完成期限設定在2028年。

圖為2025年5月20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橢圓辦公室宣布啟動「金穹」(Golden Dome)導彈防禦計劃。川普與國防部長海格塞斯(右)在介紹計劃構想。圖為2025年5月20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橢圓辦公室宣布啟動「金穹」(Golden Dome)導彈防禦計劃。川普與國防部長海格塞斯(右)在介紹計劃構想。(Chip Somodevilla/Getty Images)

這套防禦系統預計造價1,750億美元(約新台幣5.3兆元)。一名美國官員表示,雖然已準備大筆資金,但成本目標尚未明確。簡報顯示,由於系統所需的發射器、攔截器、地面站及飛彈陣地數量尚未確定,這項計畫的基本架構仍有不確定性。

截至8月13日,美國國會已在7月通過的《大而美法案》中撥款250億美元用於金穹計畫。此外,川普在2026財政年度總統預算案中,為金穹預留了453億美元專款。

根據簡報,金穹採用四層防禦整合架構:一是在太空部署感測與目標鎖定層,利用雷達、衛星等偵測系統,及時發現敵方飛彈發射的動態,提前發出飛彈預警、追蹤和飛彈防禦;另外由飛彈攔截器、雷達陣列和可能的雷射系統組成三個陸基層。

太空攔截器技術仍待開發

金穹的目標之一是在敵方飛彈的「助推段」將其擊落,這是飛彈穿越地球大氣層時速度較慢且軌跡可預測的階段。該計畫希望部署位於太空的攔截器,以更快速攔截飛彈。

隨著美國國防支出增加,太空創業公司正在大量吸引投資者的資金。圖為2017年5月3日凌晨,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西北約130英里(約合209公里)處的范登堡(Vandenberg)空軍基地,美國軍方正在試射一枚非武裝「洲際彈道導彈」(ICBM),一道流光劃過夜空隨著美國國防支出增加,太空創業公司正在大量吸引投資者的資金。圖為2017年5月3日凌晨,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西北約130英里(約合209公里)處的范登堡(Vandenberg)空軍基地,美國軍方正在試射一枚非武裝「洲際彈道導彈」(ICBM),一道流光劃過夜空(Ringo Chiu/AFP via Getty Images)

簡報指出,美國「已研製出攔截器和再入載具」,但從未製造過既能承受再入大氣層高溫,又能在此過程中鎖定並追擊敵方飛彈的飛行載具。

簡報還披露了位於美國中西部的新大型飛彈場,用於部署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公司製造的現代化飛彈「下一代攔截器」(NGI)。這些攔截器將是「上層防禦」的一部分,與同公司生產的「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THAAD/薩德)和屬於中段攔截的「神盾系統」(Aegis)共同運作。

雖然簡報將NGI歸為「上層防禦」,但它同時與「陸基中段飛彈防禦系統」(GMD)中的雷達、攔截器等設備協同運作,是目前保護美國、應對敵國洲際彈道飛彈威脅的主要防護盾。

美國目前在南加州和阿拉斯加設有「陸基中段飛彈防禦系統」的發射陣地。金穹計畫將在中西部增設第三個陣地,以應對更多威脅。

下層:模組化、移動式系統

最後一道防線被稱為「下層」和「有限區域防禦」(Limited Area Defense),包括新型雷達、現役的「愛國者」飛彈防禦系統,及一種新的通用發射裝置,可發射現有與未來的各型攔截器,以應對各類威脅。

這些模組化、可搬遷的系統旨在減少對固定預設基地的依賴,並可在多個戰區快速部署。

不過,簡報也指出了技術挑戰,包括整個系統「殺傷鏈」中的通訊延遲問題。

美國國防部表示,鑑於該計畫仍處於初期階段,公開更多訊息是「不明智的」。同時,美軍正在從產業界、學術界、國家實驗室等機構收集資訊,以支援金穹計畫。◇

延伸閱讀
股市交易降溫 證交稅連5黑
2025年08月12日 | 5天前
華南城遭清盤 淪「恒大第二」
2025年08月12日 | 6天前
整頓首都 川普宣布接管華府警局
2025年08月12日 | 6天前
指蘋果偏袒OpenAI 馬斯克將提告
2025年08月12日 | 6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