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縮壓力持續 7月PPI降幅超預期

中國浙江省杭州市一家製造公司,工人在搬運鋼鐵機械。(STR/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國浙江省杭州市一家製造公司,工人在搬運鋼鐵機械。(STR/AFP via Getty Images)

【記者張婷/綜合報導】

中共國家統計局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7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較去年同期下降3.6%,跌幅高於預期,而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沒有變動。這突顯中國國內需求低迷和持續的貿易不確定性,影響消費者和企業信心。

中共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PPI年減3.6%,超出經濟學家預測3.3%的跌幅,下降幅度與6月相同,皆為近兩年來最低;7月PPI較6月下降0.2%,和6月0.4%的跌幅相比有所改善。而中國7月CPI與前期相比上漲0.4%,年增率則持平,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年增0.8%。

據路透社報導,儘管有分析人士看到中國通貨緊縮壓力緩解的跡象,但保銀資產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Zhiwei Zhang)表示,「中國通貨緊縮是否就此結束仍不明朗。」他說,「房地產行業尚未穩定。經濟仍然更依賴外部需求而非國內消費。勞動力市場仍然疲軟。」

澳盛銀行(ANZ)高級中國策略師邢兆鵬預計,中國當前旨在遏制汽車等領域無序競爭的「反內捲」政策措施,將從8月起開始推高PPI與去年同期相比的數值。然而,其他分析師仍持謹慎態度,並指出如果中國缺乏需求面的刺激或缺乏改善民生福祉的改革措施,這些政策對最終需求的影響可能有限。持續的房地產市場低迷以及中美脆弱的貿易關係,也繼續對消費支出和工廠活動構成壓力。

中國的工廠通貨緊縮已經持續了34個月,價格戰加劇中國的通縮壓力,而國內的消費需求仍然脆弱。中共政府已啟動相關行動,遏止企業間的惡性競爭,但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應對價格競爭的早期措施尚未有明顯成效。

彭博社認為,中共政府的宣傳活動似乎對民眾認知的影響收效甚微,基於央行的家庭調查,物價預期指數自去年年底以來持續下降。

衡量整個經濟體價格水準的廣義指標「GDP平減指數」已連續9季下降,創下數十年來最長的連續下降紀錄。彭博經濟學家朱懌(Eric Zhu)表示,總體形勢將保持不變,但中國經濟要擺脫通縮壓力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延伸閱讀
傳中國多地大學新生 拒收錄取書
2025年08月07日 | 11天前
因應關稅衝擊 政院啟動支援方案
2025年08月08日 | 10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