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雙髻到赫本頭 好萊塢電影經典髮型

在電影製作中,髮型如同服裝一樣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幫助電影牢牢的扎根於特定的時代背景,展現角色的性格或心理狀態,也可以純粹的起到審美作用。
從《星際大戰》嘉莉費雪的雙髮髻,到《第凡內早餐》奧黛麗赫本的盤髮,這些典範類髮型在片尾字幕滾動後依然縈繞於我們心頭。
MSN網站整理了部分好萊塢電影史上最具標誌性的髮型,讓我們重溫經典。
克絲汀鄧斯特的假髮
法國末代王后瑪麗.安東尼(Marie Antoinette)以精緻的髮型聞名,包括堆積如雲的假髮和極具特色的刺蝟頭。因此,當克絲汀鄧斯特(Kirsten Dunst)在2006年的電影(《凡爾賽拜金女》)中飾演這位備受爭議的貴族女性時,我們自然而然的知道她會展現一些很棒的髮型,結果也確實如此。
令人震驚的是,克絲汀鄧斯特那些反地心引力的造型並非假髮效果。「髮型師覺得假髮會顯得沉悶」,克絲汀鄧斯特告訴《Allure》雜誌,「所以他們就把泡沫甜甜圈堆在我頭上,用髮夾固定、接髮,最後噴上乾洗髮噴霧。」
米亞法羅的精靈短髮
雖然普遍認為奧黛麗赫本在1953年的電影《羅馬假期》中,以精靈短髮引領了流行,但米亞法羅(Mia Farrow)在《失嬰記》(Rosemary's Baby)中的髮型,可能更為人所知,而她本人也成為精靈短髮的代名詞。
她提到,之前在福克斯工作室拍攝電視劇《冷暖人間》時,用指甲剪親自剪了這個髮型。當時的男友很喜歡,所以她就保持了短髮髮型。
茱蒂嘉蘭的辮子
雖然《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系列叢書從未提及主要人物桃樂絲的年齡,但人們普遍認為她不到10歲。在1939年的同名電影中,16歲的茱蒂嘉蘭(Judy Garland)扮演桃樂絲時出了問題。
為了彌補年齡差距,電影製作人將她的角色年齡放大到12歲,並給她紮了辮子,據說還讓她穿上束身衣來遮掩身材。這種改變非常成功,茱蒂嘉蘭成為桃樂絲這個角色的不二人選。
葛妮絲派特羅的髮夾直髮
葛妮絲派特羅(Gwyneth Paltrow)在《天才一族》(The Royal Tenenbaums)中的髮型:一側金髮用粉紅髮夾夾住,另一側直直垂下,完美的展現了她神祕、冷峻、面無表情的人物設定。加上黑濃眼線和皮草大衣,至今仍是萬聖節造型的最佳選擇之一。
鄔瑪舒曼的齊劉海波波頭
鬼才導演昆汀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1994年大熱門影片《黑色追緝令》(Pulp Fiction)中,鄔瑪舒曼(Uma Thurman)俐落的波波頭誰能忘記呢?它完美契合了影片中米亞.華勒斯(Mia Wallace)這個大膽、神祕、飽受困擾的角色。
嘉莉費雪的雙髮髻
看到超大雙髮髻造型,不可能不想起莉亞公主。或者更準確的說,不可能不想起嘉莉費雪(Carrie Fisher)在《星際大戰》系列電影中飾演的莉亞公主。
導演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2002年接受《時代》雜誌採訪時表示,這種髮型靈感源自潘丘維拉(Pancho Villa)時代的墨西哥女性革命者,以體現嘉莉費雪的角色,一位不落俗套的公主。
「喬治盧卡斯不想要一個落難的少女,也不想要刻板的公主形象,他想要一個鬥士。」嘉莉費雪在1977年接受BBC採訪時表示,「他想要一個獨立自主的人。」
奧黛麗赫本的赫本頭
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在輝煌的演藝生涯中,曾擁有過許多經典髮型,但最為人熟知的莫過於「赫本頭」。而在1961年電影《第凡內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中,她將頭髮盤成高髻,配上時尚短劉海,觀眾一見傾心,這種永恆優雅的造型至今依然榮登最標誌性髮型榜首。
伊麗莎白泰勒埃及豔后假髮
人們對長達4小時的史詩巨片《埃及豔后》(Cleopatra)褒貶不一。這部影片於1963年拍攝,耗資約3,110萬美元(約新臺幣9.3億元),又因男女主角李察波頓(Richard Burton)和伊麗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在拍攝期間發生戀情而引發爭議。
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伊麗莎白泰勒的假髮是最具辨識度的電影髮型之一。它由真髮製成,其間編織著金珠和髮圈,2011年在拍賣會上以超過1萬英鎊(約新臺幣41萬元)的價格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