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核脅迫 智庫:旨在動搖盟友對美信心

圖為2019年10月1日,中共東風-31AG洲際彈道飛彈出現在天安門廣場的閱兵式。(GREG BAKER/AFP via Getty Images)
圖為2019年10月1日,中共東風-31AG洲際彈道飛彈出現在天安門廣場的閱兵式。(GREG BAKER/AFP via Getty Images)

【記者林燕/綜合報導】

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近日的報告說,中共的核武器發展已轉向透過恐嚇美國盟友來爭取在亞洲地區的主導地位,及削弱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報告並提出四個建議反制中共核武野心。

哈德遜研究所發布的60頁報告指出,北京的目標並非與美國在核競賽中取勝,而是試圖以「核武脅迫」操縱美國的東亞和東南亞盟友,尤其是動搖他們對美國核保護傘的信心。

報告提出四招反制中共核武發展野心:第一、放棄軍控協議幻想,因為中共的不透明和模糊性會使傳統軍控協議難以實施。

第二、避免盟國核武化,因為讓日本和澳洲、亞洲自行發展核武庫,可能會在戰略上適得其反。

第三、加強常規威懾,強化盟軍常規力量並使其現代化,以提高北京的侵略成本。

第四、在資訊領域保持警惕,各國需公開揭露中共的核武脅迫,並將盟國的軍事合作與北京的行為直接連繫起來。

中共製造美國與盟友間的猜忌


製造猜忌是中共擅用伎倆。報告表示,北京利用亞洲國家對「美國在危機中是否會保護自己」的疑慮,向日本、菲律賓和韓國等國家施壓,使其陷入戰略被動,進而削弱這些國家對中共霸凌行動的反應和關注。

報告說,「北京放大不確定性的目的在於操縱風險認知,使局勢對中方有利。這主要利用美國盟友一直以來『被美拋棄』的恐懼,以及對美國承諾的質疑,加劇他們的猶豫。」

哈德遜報告對菲律賓、日本和韓國三個關鍵盟友進行了案例研究,分析北京如何以不同方式運用核威脅。

勸阻菲律賓部署美飛彈

儘管菲律賓更關注在南海灰色地帶衝突,北京可能會越來越頻繁利用「隱性核威脅」,勸阻菲律賓部署美國飛彈系統,例如可以深入中國領土的「堤豐」飛彈發射系統。

中共已經開始透過與官方機構相關的媒體發布訊息,暗示將針對菲律賓的核設施採取行動。

對日本施加心理壓力

日本高度依賴美國的核保護傘,但受日本內部強烈的反核情緒影響,同時面臨北京宣傳運動,試圖動搖其對美國承諾的信心。

中共在對日本施加心理壓力,旨在阻止日本發展反擊能力或介入台灣衝突。

阻止韓國介入東亞衝突

韓國目前只關注北韓的核威脅,而非中共威脅。韓國在遏制北京的行動上,一直不願完全配合美國,尚不清楚韓國是否會允許美軍在台灣發生意外事件時使用其軍事基地。

報告稱,中共試圖使韓國保持所謂的獨立,遠離東亞更廣泛的衝突。

中共對台戰略敘事的心理戰

中共已經將推進核武器與心理戰、資訊戰結合起來。中共一直透過強化台灣戰略敘事,對亞洲周邊國家打心理戰。

報告指出,中共戰略敘事的關鍵要素之一,就是讓美國及其盟友堅信「北京將不惜一切代價、承受一切代價,不僅要阻止台灣獨立,還要將台灣併入中國」。

這項戰略挑戰地緣戰略現狀,對二戰後美國主導的國際體系構成根本性衝擊,中共旨在藉由脅迫,在心理層面升級壓力。

報告寫道:「北京主要試圖脅迫或說服美國盟友,讓他們相信:即便是準備或策劃由美國主導、保衛台灣或其他針對中共軍方衝突的計畫,都過於危險和高風險,更不用說參與。」

中共同時詆毀美國及其盟友,稱他們保衛台灣的決心在大幅減弱。

報告呼籲,美國及其盟友需要強化認知,必須在跟強勢共產中國的軍備競賽中獲勝。此外,美國盟友應公開支持對美國在美中「軍備競賽」中的立場和觀點,並強調此舉對降級衝突有利,並能透過集體增強威懾力。

與中共談協議 絕對不可行


報告敦促美國放棄與中共談判或簽署軍備控制協議的「虛假希望」,轉而採取戰略模糊和不穩定性理論,即通過實力和不可預測性,而非雙邊裁軍來威懾北京。

雖然美國總統川普表示有意與中俄進行未來軍控談判,但分析人士表示,北京對限制其核力量毫無興趣。

報告指出,「北京快速發展核力量是為了脅迫並在心理上對美國盟友構成一對一優勢,而非確保與美國達成相對脆弱的均衡狀態,以實現更大的『戰略穩定』。」

專家認為,所謂「戰略穩定」其實是對美國及其盟友的自我限制和自我挫敗,而中共對遵守協議則毫無信用。這將導致美國在處理難以捉摸情況時自我克制,而中共則繼續其全面戰爭方針、與美國進行永久戰及戰勝美國的方針。

報告補充,「如果美國限制自身硬實力和戰略優勢(相對於中國)的成長,試圖在戰略上安撫北京,或達成一項北京不會真正同意或約束的軍控協議,盟友就會越來越擔心美國保衛他們並遏制北京的能力和決心。這反而會助長中國(共)在常規和核武器環境下恐嚇和脅迫美國盟友的能力。」◇

延伸閱讀
傳中國多地大學新生 拒收錄取書
2025年08月07日 | 11天前
因應關稅衝擊 政院啟動支援方案
2025年08月08日 | 10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