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永信與少林寺的墮落之路

中國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因涉嫌刑事犯罪,正接受調查。根據河南嵩山少林寺7月27日發布的通報,他被控挪用侵占項目資金與寺產,並長期與多名女性保持不正當關係、育有私生子,目前正接受多部門聯合調查。隔日,中國佛教協會宣布註銷釋永信戒牒(永久開除僧籍),正式將其逐出佛門。
時事評論員秦鵬在自媒體節目「秦鵬觀察」中提到,釋永信落馬的理由,早在2015年即有實名檢舉,當時甚至有官媒為其闢謠,諷刺的是與7月27日公布的通報內容幾無二致。秦鵬還分析了釋永信的政治靠山以及為什麼能夠叱吒中國宗教界、商界和政界30多年,而屹立不倒。
少林寺的復興與商業化
釋永信,本名劉應成,1965年出生,1981年,年僅16歲即入少林寺出家。當時的少林寺剛歷經十年文革摧殘,香火稀落、建築破敗,缺乏系統修行和武術傳承。僧人生活清苦,寺院門可羅雀。
1982年,由李連杰主演的電影《少林寺》上映,創下1.6億元(人民幣,下同)票房神話(當時票價僅0.1元),引發全國武術熱潮,讓少林寺從政府眼中邊緣化的宗教場所,變成了價值千金的文化符號和全國旅遊熱點。遊客和香客爆增,一年高達一兩百萬人,比過去幾十年的總和還多。
這讓當地政府(登封市、鄭州市和河南省)的態度迅速轉變,原本對宗教場所的管控轉為積極扶持,視少林寺為經濟引擎。1983年,少林寺被列為全國重點寺院,政府成立嵩山景區管委會管理旅遊事務,並將其作為文化輸出和招商引資的工具。這不僅提升了地方財政收入(少林相關旅遊一度占登封市近一半),也改變了政府對寺院的定位,商業化浪潮滾滾而來。
釋永信緊抓機會,協助師父創辦研究會、慈善機構、參與大型募資計畫,逐漸建立起威望,也獲得「能幹僧人」的評價。
釋永信與政治權力的結盟
1987年,釋永信師父釋行正去世前,曾明確指控其「盜竊錢財、自詡方丈」,明確稱其「不具備接班資格」,並於1988年由繼任方丈德禪正式開除其僧籍。
奇特的是,他不僅未被逐出寺門,反而一步步接掌大權,最終出任第30代少林寺方丈,並成為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
秦鵬說明,這背後實際是政治力量的干預。對中共官員而言,少林寺不需要得道高僧,而是需要一位能「執行政策」的管理者。從地方政績角度看,少林寺香火經濟、旅遊門票、文化演出、武術輸出、招商項目,為登封市、鄭州市乃至整個河南省創造巨額財政收入和媒體曝光度。地方政府自然願意把釋永信「供起來」,把寺院變企業,只要繼續賺錢,他們才不想過問資金流向、戒律毀壞、信仰沉淪。所以,這些官員保護了釋永信。
宗教商業帝國崛起與崩壞
在釋永信的掌控下,少林寺迅速擴張,設立多個海外分院,與各地企業合作,開發商品、舉辦演出、甚至成立投資公司。他本人也出席各級政治會議、頻繁出訪,形象從僧侶蛻變為國際宗教企業家。
然而,背離戒律的代價終將顯現。2015年起,媒體揭露其生活奢靡、私生活混亂。雖一度被壓下,但如今再次曝光,已無轉圜空間。釋永信的崛起與墜落,折射出當代中國佛教信仰的深層危機:當寺廟成了商業公司,當僧人變成政商代理,佛門的清淨早已不復存在。
「紅色宗教」在中國的樣板實踐
釋永信能從一名出家少年,成為少林寺方丈乃至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背後的推手,是中共歷代對宗教的高度控制與工具化政策。他的故事不是特例,而是「紅色宗教」在中國的樣板實踐。
趙樸初:紅色佛教的設計師
釋永信的仕途攀升,始於趙樸初——這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被視為中共紅色宗教的奠基人。趙樸初是中共政協副主席,也是「人間佛教」理論的推手,乍看是提倡佛法與現實社會融合,實際上是為「宗教去神聖化、僧人政治化、佛法為黨服務」的制度包裝。
趙樸初強調佛教要「為社會主義服務」、「為祖國統一服務」,在這一理念下,僧侶不再是修行者,而是黨的宗教幹部。趙樸初刻意在佛教體系內部培養「能與黨國對接、懂政治會操作」的寺院代表人物,釋永信正是他精挑細選出來的「少林樣本」。
趙樸初親自提拔釋永信,1994年到少林寺考察時,對武僧團演出與少林寺商業運作模式大加讚賞,1999年更主持其升任方丈儀式,象徵少林正式納入紅色宗教體系。
秦鵬表示,少林寺在世俗化的路上越走越遠,最終蛻變為一家龐大「宗教公司」。回望釋永信的發家之路,趙樸初這位「披著僧衣的政客」,才是少林寺被市場化、廟堂變企業、僧團變秀場的真正領路人。
江澤民時代:宗教成為維穩工具
秦鵬說,控制中國二十多年的江澤民,是釋永信真正的政治靠山。江澤民上台後,為維護統治,大力強化「黨對宗教領導」,宗教不是信仰,而是黨的工具;廟宇不是清淨地,而是維穩裝置;僧侶不是修行人,而是「政治任務的執行者」。
江澤民、李長春、賈慶林、李克強、羅幹等人都曾親訪少林寺,釋永信也因此獲得強大政治庇護。秦鵬表示,這種強大的政治光輝加持,在全國寺院絕無僅有。
江澤民時期最大的政治冤案是迫害法輪功,趙樸初曾親自主持佛教界大會支持官方立場,並為鎮壓提供理論依據。同樣,釋永信也多次在公開場合表態反對法輪功。這種表忠行為,正符合江氏政治邏輯:誰願積極參與鎮壓,誰就能獲得升遷與保護。
秦鵬說,中國最著名的千年佛門淨地,在江澤民統治下,變成了宗教商業王國的總部,而這一王國「董事長」,被披上袈裟、戴上紅章、掛上政協委員身分,名為出世,實為入仕。表面是佛教領袖,骨子裡是中共統戰和鎮壓系統的中層幹部。
習近平時代:文化輸出與宗教中國化
釋永信能30多年屹立不倒,還和習近平13年執政有關。秦鵬表示,習近平上台後,進一步強化黨對宗教的全面領導,並強調「中國化」方向。他多次在公開場合引用佛教典故,還強調佛教的社會穩定作用,與江澤民時代把宗教工具化政策一脈相承,但更注重所謂「文化自信」和軟實力輸出。
這樣一來,政治和尚也投其所好,替中共歌功頌德。例如,著名的淨空法師鼓吹習近平是「菩薩化身」,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印順大和尚則稱「十九大報告就是當代的佛經」,並表示已手抄三遍,還準備再抄十遍。
2015年,釋永信被實名檢舉私生活混亂、貪腐、擁有私生子等,引發全國熱議,微博話題閱讀量超2億,但事件最終被壓下。2017年,官方姍姍來遲發布調查結論,仍然稱檢舉「證據不足」,正式替釋永信洗清指控。
秦鵬認為,這顯示釋永信仍是「政治有用之人」,因此獲得黨的保護與縱容。少林寺在海外的分支不只是弘法機構,也與孔子學院一樣承擔統戰與外交任務。釋永信出訪、開設文化中心、舉辦武術演出,實際上是代表黨國進行國際宣傳。
秦鵬說,釋永信發家、平步青雲,是因為迎合了政府經濟需求,攀上趙樸初、李長春等政治大樹,並且迎合江澤民、習近平的政治理念。從這些複雜的政治、宗教與商業勾連中,我們看到的,也不是真正的佛門弟子,而是一位擅長操作權術、善於擺布人心的「紅色宗教樣板」人物。
紅色宗教的制度樣板
釋永信的故事,不只是一個僧人的墮落,更是一套制度的具體呈現。他之所以能崛起、免責、繼續掌權,不是因為其人佛法高深,而是因為深諳權力運作。他迎合趙樸初的紅色宗教理念,與江澤民的宗教工具化政策同流,再貼合習近平的文化統戰需求。
在這樣的紅色宗教系統中,僧侶不是修行人,而是政治表演者;寺院不是清淨地,而是政經舞台。所謂信仰,早已淪為利益輸送與權力角力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