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公布育兒補貼 民質疑效果

圖為安徽省阜陽,一所醫院內的護理人員正在照護新生兒。示意圖。(STR/AFP via Getty Images)
圖為安徽省阜陽,一所醫院內的護理人員正在照護新生兒。示意圖。(STR/AFP via Getty Images)

【記者夏松、李明、李清源/綜合報導】

據中共官方數據,2024年總人口數連續三年下滑。7月28日,當局推出最新育兒補貼政策,試圖鼓勵民眾生育。該消息一度衝上微博熱搜第一,民眾表示,有總比沒有強,但質疑其效果。

新政策從2025年1月起,每名0至3歲幼兒每年可領取3,600元(人民幣,下同)補貼。2025年前出生、不滿3週歲的嬰幼兒,按應補貼月數折算計發補貼。有網友表示,「每個月300塊,奶粉錢都不夠⋯⋯不滿一週歲的嬰兒,平均一週一罐300塊的奶粉,一個月算4罐,也就是1,200塊。還不算尿布什麼的。學齡前教育費用更別提了!」

專家批補貼難解生養負擔

註冊會計師「Saka財經」在知乎發文指出,許多居民家庭壓力不小,「大家苦於內捲,自己都過得不開心,生個娃出來複製自己走過的路,好像太沒必要。」

人民大學教授宋健接受新華社採訪時稱,較早進入低生育社會的發達國家大多採取了發放育兒補貼的方式進行生育支持。首都經貿大學教授茅倬彥則指出,育兒補貼制度在緩解困境、改善人口結構方面有作用,但不是「萬能鑰匙」,應與產假、托育等政策形成聯動。

官方強化托育服務配套政策

除補貼外,當局也推動擴增普惠托育服務。《人民日報》7月30日頭版報導指出,中國約有3千萬名3歲以下嬰幼兒,其中逾三成家庭有托育需求。

報導指出,政府將透過社區托育設施補建、鼓勵幼兒園設托班、提供水電優惠與稅費減免等措施,建構「1+N」的托育服務體系。

此外,衛健委也會制定托育服務的相關規範,並促進醫育結合,加強服務與人員培訓。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教授黃煒則指出,僅靠補貼難以完全解決育兒問題,還需進一步完善托育服務體系等領域的支持政策。

生育率下降 奶粉巨頭賣不動

中國奶粉龍頭飛鶴近來業績急遽下滑,該公司股價市值短短5日蒸發近1,800億港元(約1,643億人民幣)。該公司2025年上半年淨利潤預計較去年同期大減37%至47%。

海外時評人士唐靖遠說,飛鶴是一個全力經營高端嬰幼兒奶粉的企業,然而,中國經濟持續下滑,已經走向衰弱;中國人的消費也普遍降級,再加上中國嬰兒出生率近幾年持續下降,在這樣大環境下,飛鶴業績的大幅度下滑,基本上是無法逃避的宿命。

幼兒園關閉潮擴至全國各地

2024年中國幼兒園數量一年內大減2.11萬所,創下單年關停數量新高。專家預估2025年恐將再關停2.6萬所。

湖南、廣東、安徽等多地已出現集體停辦現象,顯示幼教機構關停不再是個案,而是全國性的結構性收縮。經營者普遍反映招生困難與財務惡化,部分幼教集團從原本16園所縮減至僅剩4園所。

據教育學者估計,若趨勢不變,到2030年全國幼兒園將剩下約16.37萬所,未來每年平均約有1.5萬所幼兒園消失。◇

延伸閱讀
工程師:中共海軍以軟體監控士兵
2025年07月22日 | 1個月前
MLB壓線重磅交易 柯利亞重返太空人
2025年08月01日 | 29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