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警嚴查聊天紀錄 陸民講「一尊」遭約談

中共國家網信辦近期下令中國各大網路平台進一步加強監控聊天軟體內容,要求全面導入關鍵詞搜索與二次數據分析系統。多位受訪網民與業內人士透露,當局正將人工智慧技術廣泛部署於微信、QQ、抖音等主流社交平台伺服器,對用戶的聊天紀錄、語音、圖片等資訊進行持續掃描與深度辨識。有網民僅因發出「一尊」2字,即遭警方約談數小時。
北京網民陳先生7月23日告訴《大紀元》記者,不久前,他因在微信群中發送「一尊」2字,接連被海淀公安分局傳喚2次。他回憶稱:「派出所網警直接問我,你說誰不行?幹嘛說他(習)啊?我根本沒提到老習,還是被叫去問了5個小時。對方還說『你只要一提到他,我們就得處理』,我感覺他們也很無奈。」
陳先生還透露,警察無意中表示,北京已有數萬名網警專職網路審查與數據分析,工作強度「甚至超過刑警和片警(負責特定社區治安的警察)」,「這些人從早到晚看螢幕,分析成千上萬條聊天紀錄和帳號行為。既然北京如此,其他城市與北京應該差不多。」
網路安全領域人士周飛(化名)表示,微信等平台已導入網信辦統一部署的「智能輿情監測系統」,不僅對網民的公開動態即時監控,也會重新掃描後台儲存的語音、文字、圖片等內容。他說:「以前聊天紀錄只是備份,現在是反覆分析,哪怕是幾年前的紀錄,只要觸發敏感詞就會被標記。」
身在海外的周飛進一步介紹,網信辦今年起推廣多套新型AI審查系統,可識別諧音、拼音、表情符號及圖像中的文字,後台系統全天候運行。每條可疑信息都會生成報告,並交由專人審查。他說:「現在連點讚、轉發、瀏覽頻率等行為也被記錄與量化。後台會追蹤你在群裡說了什麼、誰給你點讚、你轉發了哪些內容,全都存在資料庫裡。」
河南網民呂先生表示,他在多個平台已被封號十餘次:「有時我還沒發言,帳號就被封。有朋友留言,自己能看到,別人卻看不到。這說明平台設了『隱形屏蔽』,你的發言根本傳不出去。」
這種「看得見自己,別人看不見」的機制已成為微博、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台的普遍現象。表面看帳號正常,實則已遭「限流」或「沉底」,幾乎無法再傳播信息。
IT業內人士高強(化名)指出,此輪審查力度遠超以往,涉及騰訊、字節跳動、快手、阿里等多家大型平台。他說:「只要發生風吹草動,網信辦會立即發函,要求刪文、封號、交出用戶個資,有的平台甚至設立專人團隊全天候配合政府。」高強警告說:「現在不是你說了什麼才會被查,而是你以前說過什麼,平台也會主動回溯分析。哪怕只是轉發、點讚,也會被算法標記,形成行為檔案。」
記者觀察發現,過去三個月,中國社交平台上的政治性發言顯著減少。曾廣泛流行的諧音字、拼音首字母縮寫、表情符號替代等「避審」方式也被識別封殺。如今,用戶更多通過轉發海外擷圖、自媒體頁面,或乾脆保持沉默來規避風險。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社交平台前員工告訴記者:「我們每天收到來自網信辦的封鎖清單,指明哪些關鍵詞、話題需要處理。平台不看你說得合不合理,只要沾到敏感詞,就自動封號或限流。」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5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4年12月,中國網民總數達11.08億,網路普及率為78.6%,其中手機網民占98.6%。這意味著,幾乎每一位網民的社交活動都處在全天候的技術審查之下。
高強最後提醒公眾:「現在不是封你一個帳號那麼簡單了。如果言論被歸類為『有組織』或『傳播廣泛』,不僅封號,還可能被傳喚、行政拘留,甚至刑事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