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關稅20% 醫憂恐犧牲社會福利

美國對台灣8月1日起將課徵的對等關稅稅率為20%,對此,醫師表示,比起曾經傳出25%,這已是談判團隊努力的成果,但與日、韓等東亞國家爭取對美市場的競爭中,台灣沒有優勢,關稅談判就是內需的犧牲,換來外銷的減壓,但若內需過度犧牲,高齡社會的福利帳終將無人買單。
北市聯醫中興院區一般內科主治醫師姜冠宇在社群媒體發文表示,根據先前公開資訊,我國對美承諾數千億美元的投資,及鬆綁對本土產業、產品的保護措施,這意味未來幾年國內的投資環境及產業結構,將面臨不小的調整壓力。
在高齡社會下,內需市場、本土產業不僅是經濟支柱,更牽動福利結構,而此次談判就是外銷與內需之間的平衡,但內需為外銷過度犧牲,最終承擔的可能就是長照與醫療,之前喊過要提升醫療GDP,也可能因此在4到5年內都難辦到。姜冠宇寫道,希望政府能清楚揭示,國人才好有萬全準備。
教長:特別預算百億強化延攬人才
教育部於8月1日舉辦國立大專校院校長聯合交接典禮,教育部長鄭英耀致詞表示,台灣正處於人才培育的關鍵時刻,高教體系扮演重要關鍵的支持力量,教育部編列3年100億特別預算推動師資人才延攬計畫,他也勉勵校長們勇於承擔,善用跨校、跨領域合作,培育AI時代下的人才。
台灣面臨許多挑戰,鄭英耀指出,因應美國關稅政策,在產業全球布局的同時,無論本國籍或外國籍學者,只要夠優秀,有利於學校特色發展和人才培育,都應更積極延攬。
談到因應AI快速發展,鄭英耀表示,無論哪個領域,台灣都應思考如何培育研發和應用人才,這也是大學的重要責任,他也呼籲,應從過去習慣的單打獨鬥,轉為透過跨校、跨領域合作,組成台灣隊,為新世代年輕人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