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瞭望】被過度炒作的高超音速武器(4-4)
中俄發展高超音速武器原因
綜上所述,美國研發高超音速技術的理由仍然不充分。那麼,為什麼俄羅斯和中共等國會爭先恐後的部署他們稱之為「高超音速」的武器系統呢?
首先,敵對國家可以將高超音速技術作為投射力量的方式,並聲稱某種程度而言在技術上與美國平起平坐。俄羅斯和中共都認為高超音速技術有可能抵銷美國在戰區飛彈防禦和精確打擊能力等方面的優勢,並使美國的防禦計畫變得複雜化,當然前提是他們能夠克服眾多相關技術上的挑戰。
其次,高超音速技術是一種有效的心理和地緣政治工具,可讓俄羅斯和中共將自己描繪成這個領域的技術領導者,因為他們認為高超音速技術可帶來全球聲譽。
對俄羅斯來說,這也是展示軍事創新,以保持該國在全球軍火市場影響力的手段之一,即使這些武器的實戰使用結果並未達到預期。
與此同時,中共將高超音速技術視為它挑戰美國在印太地區海軍主導地位戰略的可能要素之一。而美國一些領導人公開表達的擔憂則進一步助長了這種威脅感,並誇大了敵對國家高超音速技術的發展所帶來的威脅,儘管他們本身在這方面的發展仍然面臨艱鉅的挑戰。
美國的更好選項
然而,美國不必跟隨俄羅斯和中共走上這條代價高昂、效能有限的道路。美國有更好的選擇來保持其一直以來的軍事優勢。
2023年1月,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發布、題為〈美國高超音速武器及其替代品〉(U.S.
Hypersonic Weapons and
Alternatives)的報告指出,高超音速飛彈的部署成本可能比同等射程、配備機動彈頭的彈道飛彈高出1/3。這還不包括所有高技術軍事系統不可避免的成本超支。
此外,2024年7月,美國政府問責局(GAO)發布題為〈高超音速武器:國防部可透過遵循領先做法降低成本和進度風險〉(Hypersonic
Weapons: DOD Could Reduce Cost and Schedule Risks by Following Leading
Practices)的研究發現,由於五角大廈未能採用領先的行業典範做法,成本估算也不夠充分,國防部的高超音速武器研發很容易出現嚴重的成本超支和進度風險。高超音速武器非但不會對戰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反而會帶給五角大廈又一個成本高昂卻成效不佳的計畫。
高超音速武器,無論是遠程、短程還是巡弋飛彈,都面臨著技術和生產方面的挑戰,這使得它們對於五角大廈所宣稱的突破對手「拒止區域」的目標來說,變得根本沒有必要。
這並不是說高超音速技術在美國未來的軍事戰略中沒有作用,然而迄今為止,它們的價值主張未能明確界定其對美國的戰略利益。
現在是對高超音速武器的爭論進行更批判性審視的時候了,這種審視應優先考慮戰略價值、技術可行性和財政責任,而不是高超音速武器在速度和機動性等方面的虛假誘惑。(小標為編輯所加,全文完。信宇編譯)
——作者羅斯特克(Shawn
Rostker)是美國「軍控與防擴散中心」(Center for Arms Control and
Non-Proliferation)的研究分析員,他的工作重點是核戰略、軍控和新興技術等。其文章發表於《原子科學家公報》(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外交家》(The Diplomat)等刊物。原文「Hypersonic Overhype:
Challenging the Strategic Necessity of High-Speed
Arms」刊登於「真相在線」(RealClearWire)網站,英文《大紀元時報》轉載。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