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大學研究生學制延長 疑為延後就業、 經濟壓力

近期,中國多所大學陸續宣布自2026年起將部分專業碩士學制從2年延長至3年。此消息迅速引爆網路熱搜,總閱讀量突破1億人次。
浙江寧波大學發布的〈關於我校2026年碩士研究生招生部分變更信息的公告〉顯示,法律(法學)專業學制由2.5年延長為3年;華中師範大學宣布,自2026年起,全日制社會工作碩士學制將由2年變更為3年;江西財經大學也將應用統計與金融等專業學制延長為3年;中央民族大學應用統計學制也由2年延長為3年;吉林師範大學將國際中文教育和金融專業學制延長為3年;南昌大學翻譯碩士專業基本學制也由2年延長為3年。這些公告顯示,中國專業碩士學制延長已成趨勢。
學制變動背後藏政策訊號
近兩年陸續有大學延長研究生學制。據「橙柿互動」報導,浙江一名大學老師指出,碩士學制,專碩多為2~2.5年,學碩統一為3年。從這兩年情況看,3年制學碩估計會成為主流。
根據統計,2024年中國研究生招生人數達135.7萬人,較2017年增加68.3%,在學研究生達409.5萬人,畢業生為108.4萬人。
對於學制延長,官方解釋普遍稱,2年學制過於倉促,不利學生進行深入研究和實踐,故延長一年能提供更充分的學習和研究時間,有助於提升培養品質。儘管如此,但不少網民質疑延長學制背後是否隱藏其他目的。
延後就業與經濟壓力惹疑慮
對於延緩就業壓力,網友「南腔北調613江西南昌」說:「就不了業,只好上學了。」也有質疑聲音認為,延長學制是學校增加學費收入的一種手段,甚至是將學生視為「免費的打工人」,延長其為學校服務的時間。同時,學制延長也對學校資源帶來更大壓力,如導師數量、實驗室等。
此外,延長一年學制,意味著學生需要多支付一年的學費、住宿費和生活費。對於本已面臨「學歷通膨」和就業壓力的普通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有網民直言:「多一年學費,對於經濟條件差的家庭來說,門檻更高了,影響教育公平性。」
大量網民認為,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學制調整,它觸及了多個層面的重要議題。中國每年有數百萬研究生,學制延長影響大批學生的學業規劃、經濟負擔和職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