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輸出通縮壓力 恐成全球經濟一大風險

【記者張原彰/綜合報導】

中國經濟疲軟,消費低迷卻又生產過剩,並透過低價傾銷以消化產能。據英國經濟研究機構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最新報告指出,中國將通貨緊縮壓力輸往全球,可能成為全球通貨緊縮的根源,被各國視為一項地緣政治風險。

綜合媒體報導,目前全球最大的通縮壓力來源不是來自美國,而是中國。據統計,自疫情高峰以來中國商品的出口價格已經下跌超過兩成,對已開發國家的商品價格帶來約0.4個百分點的下壓作用。

「中國式通縮」正席捲全球。凱投宏觀警告,中國從原本的全球成長引擎到如今可能成為擾亂世界經濟秩序的源頭,若不啟動轉型,未來可能演變為國際間的重大摩擦點。

凱投宏觀的報告提到,中國工廠的商品出廠價(特別是耐久消費品)正以自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快速度下滑,這波降價不是來自於生產力的進步,而是源自企業為了保住市占率、清理庫存而掀起的激烈價格戰。中國長期仰賴投資驅動型成長模式,投資占中國GDP(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仍高達四成,導致產能過剩、利潤微薄、報酬遞減的結構性困境持續加劇。

報告說,在消費疲弱、房地產低迷的背景下,中國高達三成的製造商處於虧損狀態。另外,中國將這些過剩的產能流向海外市場,加劇各地的貿易壓力,使美國政府警惕,也引發歐盟、日本與新興市場的擔憂。◇

延伸閱讀
大罷免全數未通過 朝野各方回應
2025年07月27日 | 8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