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紅冰:大罷免沒有失敗 是走向成功的過程

前北京大學法學教授袁紅冰。 資料照。(記者宋碧龍/攝影)
前北京大學法學教授袁紅冰。 資料照。(記者宋碧龍/攝影)

【記者吳旻洲/台北報導】

首波大罷免24位國民黨立委及新竹市長案全數未過。旅澳法學家袁紅冰表示,他不同意大罷免大失敗的說法,他認為大罷免只是走向最終成功的一個過程,代表台灣社會已經覺醒,明確拒絕中共極權專制的統治。

首波藍委及新竹市長高虹安的罷免案,最終結果以25比0全數未過。第2波共7案罷免投票將在8月23日舉行,同一天還有核三重啟公投。

對於這次的罷免結果,旅澳法學家袁紅冰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他認為對於這次大罷免的結果,要有一個正確的認知。有的人說大罷免大失敗了,但他不同意這種說法,相反這次活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因為任何事件、任何重大的運動,都需要一個過程,而這次大罷免也是走向最終成功的一個過程。

他表示,這次大罷免的主軸是「反共保台」,為了保衛台灣,就必然要站出來,反對中共暴政對台灣全面的主權逼迫和打壓,但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一項公民運動,以這種極其強而有力的方式表達出來。

「這次的大罷免運動,可以說在國際政治領域上,台灣以公民運動方式發出了一次最強的聲音,代表台灣社會已經覺醒了,明確的告訴中共暴政,我們絕對不會接受中共的這種極權專制的統治,這是大罷免最強而有力的意義和價值」,袁紅冰表示。

他以連署階段為例,當時藍綠都在進行罷免的連署,雖然不同地區的選民都有各自的政治傾向,但最終通過二階段連署的,罷免藍委與罷免綠委的比例是31比0,「這其實這就是民意的體現」。

至於為何最終沒有任何罷免案通過?袁紅冰分析,因為這24個選區,本來都是藍大於綠的地區,而且許多在野黨人士長期以來實行的就是恐共、媚共的投降主義路線,就會強化中共暴政統戰滲透的嚴重性。

他表示,這次罷團實際上是在一個中共的滲透極其嚴重的地區,來進行這次罷免的運動,本身就是一個極其艱難的過程,這也是罷免案最終沒有成功的根本原因。

不過袁紅冰也坦言,這次罷免案結束後,中共必然會進一步強化對台統戰與滲透的力道,持續推行毀憲亂政、降低行政機關效率、削減台灣國防預算等相關作為,藉此破壞台美的信任關係。

袁紅冰也提醒,中共國台辦一直在執行占領台灣立法院的戰略計畫,他主要是通過這些投共賣台的政治代理人,來實現他的這個戰略,而親共立委未來一定會種更加隱蔽,也更加瘋狂的手段繼續做下去。◇

延伸閱讀
藍白籲執政黨:放下身段溝通
2025年07月27日 | 5天前
取消